生意社:多空擾動能否扭轉供需格局 未來油價何去何從?
俄烏沖突爆發一月有余,在美歐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持續升級的背景下,未來供應中斷預期不斷強化,油價強勢運行,3月7日,布倫特油價最高上沖到139美元,逼近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目前戰事未平,一輪輪談判下來,但進展推進緩慢。在供應緊張風險難以解除的情況下,油價持續在100美金上方震蕩。
在俄烏交戰背景下,拜登政府再傳大規模釋儲聲音,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會議來襲,未來油市供求格局會有怎樣的變數,油價是否再度上沖?具體來看:
俄羅斯因制裁石油出口備受打擊 未來供應收緊邏輯不改
俄烏局勢已經演變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與俄羅斯的政治沖突,西方針對俄羅斯能源方面的制裁已經接近拉滿,美國已經上升到對俄的石油禁令,歐盟也承諾減少一半來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同時增加對美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量,減少對俄LNG的依賴。短期內,俄羅斯石油出口量走低已是板上釘釘,這將會繼續放大全球供應收緊的預期。
在增加供應的問題上,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始終意愿不強。OPEC將于本周四召開月度例會,對石油生產政策進行評估。就此前釋放的信息來看,OPEC可能仍會維持漸進增產政策,額外多增的可能性較小,原因是在過去的幾個月里,OPEC和盟友俄羅斯步調一致,對額外增產一直態度強硬。這對油價仍將帶來強勁支撐。
另外,地緣政治持續惡化也給供應帶來風險,也門的胡塞武裝在3月19、20日以及3月25日襲擊了沙特阿拉伯油氣設施。沙特發表聲明,在沙特境內石油設施持續遭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的背景下,沙特將不對能源市場任何供應短缺承擔責任。此外,本月23日消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通過OPC里海石油管道故障,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受阻,也令油價短時跳升。總之,地緣及不可控因素未來仍將對供應帶來考驗。
庫存方面,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連續下降。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25日當周,商業原油庫存下降至自2018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因在全球供應緊俏背景之下,美國煉廠增加原油加工量。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340萬桶,至4.10億桶,市場此前預估為減少100萬桶。
需求增長預期仍未扭轉 增幅會放緩
歐美目前需求仍表現強勁,抗疫政策的放松,很大程度上放大了行駛需求。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統計顯示,截止3月18日的一周,美國成品油表需從2065萬桶/日升至2112萬桶/日,成品油中餾分油和航煤表需增幅較大。亞洲地區,由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以及限制措施會給石油需求帶來一定程度的打壓,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仍沒有扭轉。
后市展望
生意社原油分析師認為,目前原油市場供應預期主要受俄烏局勢的左右,消息面上看,俄烏會談取得一定進展,但停火的“令槍”卻遲遲不發。而且西方對俄制裁預期很難改變。近期來看,拜登再次表示將大量釋放石油戰略儲備,短期給市場會帶來利空擾動。中期仍受俄羅斯出口下降,以及OPEC+增產不足影響,伴隨而來的是供應緊張預期。但同時需要關注俄烏談判進展。
需求面,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是,歐美需求增量會抵消亞洲地區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減量,總體需求仍呈現增長趨勢。同時,高油價也會打壓一部分需求,所以石油需求增幅會放緩。綜合考慮,二季度油價仍可能在高位徘徊,繼續上沖的動力仍在,但也要關注高油價對需求打壓的風險,謹防資本市場泥沙俱下反轉行情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