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稀土的龍頭企業,北方稀土以行業發展為己任,積極倡導實施戰略儲備,合理保護、開發利用資源。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號系列飛船、“中國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等諸多國家重點工程都離不開北方稀土研制生產的關鍵材料和器件。北方稀土也以“新國企力量”,在爭做中國稀土產業引領者的方向上,不斷奔跑前進。
使命依然
1954年,包鋼(集團)公司在構建鋼鐵骨架的同時,也為新中國孕育了被稱為“朝陽產業”的稀土工業。1961年,在沉睡了千萬年的荒原僻野上,稀土工程奏響了建廠創業的凱歌,北方稀土在鋼鐵工業大發展的洪流中應運而生。
從1978年起,國務院原副總理方毅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的委托七下包頭,從稀土的選礦、分離到開發、應用,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這期間,在老一輩稀土選礦和冶金專家的幫助下,幾代稀土人戰天斗地,艱苦奮斗,不斷探索,先后完成稀土選礦和冶煉分離工業化試驗,打通了原料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經營持續向好。
如今,北方稀土已完成3萬噸磁性材料、1.5萬噸拋光材料、3000噸貯氫材料、1000噸發光材料、5萬立方米催化材料的產業布局。其中,磁性材料、拋光材料產能位居世界首位。同時,有選擇地發展稀土終端應用產品,進軍LED產業。伴隨著產業鏈的延伸,公司實現從原料型企業到原料、材料以及終端應用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北方稀土“白云鄂博”和“物華”商標成為了稀土行業僅有的兩個“中國馳名商標”;“白云鄂博”商標已在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澳大利亞完成國際注冊。
科技引領
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改革開放以來,以包鋼為主體的科研工作者獨立自主研制成功一系列稀土產業基礎性工藝技術,這些科研成果像一座座奇峰峻嶺,崛起在中國稀土工業的源頭,以絕對高度帶動我國稀土產業萬里東流。
作為一個最初由選礦、分離企業組建的上市公司,北方稀土最初的業務僅在稀土選礦、分離等初級加工,進入新世紀以后,北方稀土開始發展下游功能材料和應用產品,但很快就面臨底子薄、人才少的瓶頸。
“十二五”以來,北方稀土進一步加大對稀土院的科研投入,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稀土材料中試基地,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緊密銜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建成稀土院天津分院,充分利用京津地區人才、資金、技術等優質科研資源;獲批并建設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內蒙古自治區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同時,進一步提升白云鄂博研究水平;與中科院共建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充分利用中科院高端技術和人才優勢,推動北方稀土產業鏈延伸。
目前,北方稀土已建立技術中心18個。其中,國家級中心4個,包括“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稀土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國內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并與中國科學院、自治區科技廳、包頭市政府共建“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建有自治區和包頭市兩級“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2001年,北方稀土建立了包頭市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稀土科研創新能力全球領先。
目前,針對白云鄂博稀土礦和中國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北方稀土在稀土選礦、稀土濕法冶煉、稀土冶金、稀土材料及應用等方面研究取得較大成就。科研項目500多項,獲獎成果114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51項;獲得發明專利115項,實用新型專利132項;制修訂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139項,在國外核心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76篇。
“十三五”時期是北方稀土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邁上產業中高端的關鍵時期。按照包鋼實施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要求,北方稀土在“十三五”期間,產業規模效益進一步擴大,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稀土原料產品產業實現集約化、現代化、基地化;稀土磁性材料、拋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第一,貯氫材料、發光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等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位列全國前五位。
面對未來,北方稀土將以稀土資源優勢為主要依托,以“深化改革實現高速度增長,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工作主線,鞏固現有的原材料產業優勢,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業化,引導產業結構繼續向中高端發展,持續做大做強。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