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滌綸長絲價格整體呈現下降態勢,進入周末,廠商低價惜售情緒漸濃,局部優惠收窄。根據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統,4月27日,江浙主流滌綸長絲工廠POY(150D/48F)報價在6300-6500元/噸,滌綸DTY(150D/48F低彈)報價在7500-8000元/噸,滌綸FDY(150D/96F)報價在6500-6800元/噸。
供應端:自4月中旬起,聚酯行業迎來新一輪裝置停產檢修潮,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呈現小幅下滑態勢,由4月初的95.39%逐步回落至92.88%。不過,滌綸長絲領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產業整體開工率始終維持在九成以上的高位,產能利用率也穩定在94%附近。盡管部分裝置停工,但行業整體產能基數龐大,市場供應依然充足。在此背景下,企業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紛紛采取降價促銷策略,試圖通過價格優勢刺激銷量,反映出當前聚酯市場供大于求的嚴峻局面。
需求端:下游產業在節后雖有一定程度的開工率修復,但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截至周五,江浙地區的加彈、織機、印染開機率分別僅為70%、65%和71%,這一數據直觀地揭示了下游紡織行業的疲軟態勢。受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下游紡織企業訂單量大幅減少,對滌綸長絲的采購需求極度萎縮。目前,企業采購策略高度謹慎,僅以滿足剛需補貨為主,大規模囤貨行為鮮見。這種謹慎的采購態度,直接導致滌綸長絲市場需求端持續低迷,難以對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成本端:PTA和乙二醇作為滌綸長絲生產的核心原料,其價格走勢對滌綸長絲成本影響顯著。近期,PTA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缺乏明確的方向性指引;乙二醇價格則相對平穩,未出現大幅漲跌。綜合來看,原料市場整體處于震蕩調整階段,未能為滌綸長絲價格提供堅實的成本支撐。成本端的乏力表現,使得滌綸長絲在定價時缺乏向上突破的動力,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弱勢格局。
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關稅問題,給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了巨大挑戰。美國市場作為中國紡織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受關稅問題影響,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態度趨于謹慎。紡織企業面臨未來訂單量高度不確定的困境,在采購滌綸長絲等原料時自然更加謹慎。這種謹慎情緒在行業內蔓延,進一步抑制了滌綸長絲的市場需求,使得原本就低迷的國內市場雪上加霜。
綜合來看,當前聚酯行業正面臨著供應端壓力持續、需求端復蘇乏力、成本端支撐有限以及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等多重挑戰。生意社認為,短期內滌綸長絲價格或延續窄幅震蕩,未來需重點關注原油走勢、終端訂單復蘇節奏及企業差異化策略。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