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強勢上漲之后,缺乏更多利好刺激,棕櫚油2005合約在6400—6500元/噸遭遇阻力。然而,棕櫚油減產預期繼續兌現,產地庫存回落預期支撐市場做多熱情。此外,印度調降馬棕進口關稅,在國內植物油低庫存的狀態下,積極入場采購馬棕,提振產地報價大幅走升,加劇棕櫚油進口利潤倒掛,對連棕形成較強支撐。
印度采購提振產地報價
近兩周產地棕櫚油報價大漲,主要受到印度恢復采購的強力驅動。根據前期協議,印度將自2020年1月起下調馬來西亞毛棕櫚油進口關稅至37.5%,精煉棕櫚油進口關稅至45%。關稅調降預期令進口商在過去兩個月間推遲采購,但也使印度植物油庫存跌至多年來低位。在國內供應明顯偏緊的情況下,2019年12月底以來,印度植物油價格上漲明顯,推動棕櫚油進口利潤窗口打開。印度進口商開始增加對馬棕的采購,短期印度補庫需求提振產地報價大漲近50美元/噸,從而加劇中國棕櫚油進口利潤倒掛。
雖然近期傳言紛紛擾擾,有說印度非正式要求進口商避免采購馬棕的,有說印度尋求在4月1日開始的新財年中提高精煉棕櫚油進口關稅的,難辨真假,這對近兩日的產地報價略有打壓。不過,筆者認為,印度這個植物油進口大國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很難脫離以價格低廉的棕櫚油為主的進口結構,棕櫚油進口占比高達60%。預計即便傳言為真,也不過是多從印尼或馬來西亞進口,多進口精煉棕櫚油或是毛棕櫚油的問題,實質性利空有限。
然而,在我國1月后買船不足的背景下,即便產地報價及馬盤出現調整,當前國內嚴重倒掛的棕櫚油進口利潤將對連棕走勢形成緩沖,限制連棕回調空間。只不過在行情節奏上,豆棕價差或印度政策不利,可能會對產地的階段性出口產生一些影響,但在減產的大背景下,需求端的問題并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仍在供應端。
減產的主線邏輯未改變
筆者認為,棕櫚油減產仍是做多棕櫚油主線的邏輯。SPPOMA預計馬棕2019年12月產量環比大降20.60%,MPOA及其他機構預估的減產幅度也在12%以上,對應2019年12月產量135萬噸左右。在馬棕2019年11月產量已大幅低于同期水平的情況下,若環比減產12%以上的預估實現,馬棕12月產量將繼續降至低于2015年、2016年的歷史低位水平,這會令產地供應進一步收緊,但棕櫚油的減產時間還遠未結束。
根據前期降雨情況,馬來西亞的降水同比偏少月份分布在1—3月及7—11月,而印尼的降水同比偏少月份在今年的7—11月。按照單產滯后降水10個月推算,馬來西亞的干旱影響自2019年11月起已開始顯現,MPOB11月報告的數據可以形成印證。筆者預計,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以及5—9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仍將處于干旱影響的范圍內。相應地,印尼對應的干旱減產期將在2020年5—9月,目前影響尚未顯現。鑒于產地棕櫚油減產仍在進行,預計產量恢復至少要到10月以后。在這種情況下,減產幅度的兌現仍有不確定性兼具想象空間,故而現在就談減產炒作的利好兌現為時過早。只不過,在前期價格持續拉升下,需關注市場預期是否有過高的情況,雖然可能會有一定的調整,但只要減產不被證偽,棕櫚油并不存在趨勢性下跌的基礎,仍可看好。
展望后市,暫停的印度采購可能成為短期棕櫚油上漲的約束,但國內嚴重倒掛的進口利潤將對連棕形成緩沖保護,限制棕櫚油回調空間。更重要的是,棕櫚油減產的主線邏輯并未改變,依然支撐棕櫚油的做多基礎。只要減產沒有被證偽,依然看好未來幾個月的棕櫚油走勢,回調即是買入機會。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