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東、無錫、江蘇、福建、河北、上海等地區紡織工廠陸續開工生產,主要涉及原料、紗線、面料、坯布、化纖等。
2月10日開工日之后,疫情仍在持續,經過調研:部分紡織企業已經開始陸續復工,但是還有許多企業復工之路依然困難重重。
“不過,疫情原因,有一些廠區從年前到現在都沒停止生產,比如殺菌濕巾、洗手液,還有部分轉產防護服等產品。
同樣南通一家面料工廠反映:目前外地員工無法返崗。工廠所在地區也發布了通知,外地務工人員一律不準入內,并嚴格限制轄區內車輛和人員出入,同時,通過多方面溝通,一些外地員工的老家也出行限制,無法順利返程。工廠在開工的時候會先組織本地區的工人復工,先開工慢慢的恢復產能。
除了人手不夠之外,防護物資不足的問題也直接限制了企業復工。在微信群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尋找防護用品,尤其是口罩。紡織行業屬于傳統制造業不同于互聯網公司,銷售部門還可以正常接單,但是一線工人根本無法實現遠程辦公。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在疫情持續期,空間密閉、人員密集、接觸頻繁的工廠生產線,防護難度尤其大。“很多企業家都擔心一旦出現疫情風險就是災難性的,企業無力承擔,可能就直接倒閉了。
除了前期防護準備之外,中小實體企業更大的復工難題,原因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一家工廠不可能是全產業鏈從原料到成本,大部分都是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不論是采購還是銷售地區都是全國各地,本地區可能已經開工,但是其他的地區則是在延長復工時間,上下游不對等,整個產業鏈根本運轉不起來。
“現階段,疫情防控仍然是第一任務。”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表示,國家政策需要在疫情防控和復工恢復經濟的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必須第一位保證安全,“總體上,疫后復工將是一個非常漸進的過程,第一批復工企業的比例很難超過1/3”。
“工人進不來,企業怎么復工?
湖北仙桃在防護服和醫用口罩生產領域具有優勢,口罩年產量約108億只(后改稱為各類口罩年產量108萬只)。公開資料顯示,仙桃是中國口罩的重要生產地之一,但多家工廠早已放假,目前處于停工狀態,只有少數工廠恢復生產。
雖然有工廠給工人開出870元/天的高薪,但是由于疫情不斷發酵等因素,工人仍然難以就位復工。仙桃市一家生產口罩的小微企業相關負責人小馮,所在的工廠早在1月中旬就已放假,按照當地的民俗傳統,工廠一般是正月十五(2月8日)后才開工,可目前仍五開工跡象。
“上班還是要等工人,如果工人不來,我說上班也沒意義。如果說工人是遠一點地方的人,現在回去了,路也封了,也回不來。”小馮說。據報道,湖北省包括武漢和仙桃在內的多個地區已實行相關措施。
“工廠很多工人老家在農村,因封村而無法返程的人很多。很多外地車輛直接不能下高速,直接被勸返。
一邊是不準出,一邊是不準進。
隨著節后復工期臨近,自2月5日起,浙江、江蘇、廣東等多地陸續發布通告,要求對非本地牌照非本地戶籍的車輛人員勸返,尤其對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廣東等疫情重點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勸返。
2月7日,無錫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外來人員流動管控的通告”。這則通告還警告,上述人員擅自來錫的,一律勸返;不聽勸返的一律按照《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通告》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這則通告的合法性暫且不說,如此勸返也只是不想被無形的外來病毒侵犯。
現在很多復工的紡織企業,都需要簽疫情防控承諾書,保證風險和責任自擔。“說實話,企業不敢擔責,也擔不起這個責”。
嚴控企業復工后的疫情風險,是政府與企業的共識,但企業將防控措施落地的難度仍然很大。目前,已有多地發布通告,要求復工企業準備充足口罩、消毒水、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經審核通過后方可復工。
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目前除了湖北以外的地區正在逐步復工復產,企業要配備消毒液、體溫槍等物資,為職工配發口罩等防護用品,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未休假的工資報酬應該按照有關的政策保障落實。
而企業面臨的難題是,正值防護物資緊缺,去哪兒籌備?“消耗最大的口罩,現在是給錢也買不到。”大多數工廠平時沒有儲備,現在也沒有批量購買渠道,“沒有防護物資,就不能開工,也不敢開工”。
中小企業夾縫生存
疫情持續,復工困難,現金流壓力下,已有一批中小企業開始逼近生存紅線。
2月6日晚,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布公開信,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即日起,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2月7日,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發布《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稱,因受疫情影響,于2月9日與全體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有30%員工不同意這個方案,公司將進行破產清算。
加工制造業的小微企業同樣面臨生存危機。即使只經營一家中小型日化工廠,鄭龍也要面臨每個月30多萬元房租,60萬元工資的固定開銷。由于不具備醫護物資生產資質,他的工廠并不在第一批復工企業之列,他不得不將復工日期一再推遲,已經推到了3月1日。
“零營收,一個月還有近百萬元的成本支出。現在完全靠前幾年經營攢下的老本在倒貼,“再這么下去,撐不過兩個月”。
房租和人力是成本的兩大頭。現在園區有幾百家中小企業,由于廠房屬于民營,他們不僅沒有享受到國企廠房租金減免的優惠,還要負擔每年房租5%的漲幅。“中小企業很難實際得到租金減免政策的優惠。很多園區已有多家企業主表達了減免租金的訴求,也沒得到回應”。
相比之下,中小企業老板把減負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人力成本的減輕上。自2月7日起,人社部發布12條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地方很快跟進,在多個條款中均表達了對企業當前困難的深切理解,支持困難企業與員工協商工資待遇,也考慮到了企業“不得不裁員”“員工堅持不返崗”等特殊情況的處置。
疫情期間有的地方出臺了“延遲復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雙倍工資”“員工在家看孩子工資由企業承擔”的政策,令企業壓力倍增,“希望政府能真正看到企業的難處,提供真真切切的幫助”。
根據多地發布的復工指導文件,第一批復工企業大多為疫情防控必需物資生產的相關企業,之后會逐步推進其他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建設工程企業的復工。
疫情防控階段的漸進式復工,是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的挑戰。“3月1日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顏色預測,若2月底尚未復工,大批中小企業會逼近生存紅線。
按照市場規律,當第二產業基本復工半個月至一個月之后,市場逐步穩定,需求開始反彈,第三產業才能逐步恢復正常秩序。“餐飲、娛樂、服務類等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第三產業直接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被迫停業時間長,生存壓力大,生存形勢更加嚴峻。”
但在疫情迎來真正的拐點之前,防控疫情仍然是首要任務。“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顏色表示,待疫情局面穩定,國家自然會為廣大中小企業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包括稅收、信貸、低息免息等,“政策會逐步出臺和落地,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堅階段,仍然需要企業自身抗住壓力,活下去”。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棉紡織技術新傳媒 )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