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以來,中國棉紡織廠、貿易商逐漸擴大2019/20年度美棉的簽約采購(2月14-3月5日三周簽約量分別為0.9萬噸、1.32萬噸、2.06萬噸)。
從幾家國際棉商、大中型棉花進口企業調查、估算來看,截至3月中旬前,我國各主港棉花庫存達到55-60萬噸(保稅棉+非保稅棉,清關棉占比略大),為什么一面港口庫存“棉滿為患”,另一面大力簽約進口美棉呢?
一些紡企、貿易商表示,除積了極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棉FOB/CNF等報價較巴西棉及西非棉、印度棉、烏棉等具有優勢外,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港口保稅、非保稅外棉“大而雜”,存在等級低、品質不高、可紡性不足的特點,對紡中高支紗的買家而言缺乏足夠的極引力。
從調查來看,青島、張家港、上海等港口棉花庫存中除少量2019年度澳棉、巴西棉品質、一致性、可紡性較好外,其它2018/19年度西非棉、巴西棉、印度棉、美棉等因存在等級偏低、斷裂比強度27GPT及以下的特點(2018/19年度美棉長度1-1/8及以上比例較高),再加上需要考慮降等降級;而目前港口保稅2019/20年度美棉以ME/EMOT為主,等級SLM、M居多,且前期裝運的棉花纖維長度1-1/32、1-1/16、1-3/32占比較高,很難入紡40S及以上支數紗廠的“法眼”;而EMOT/MOT SM 1-1/8(SM 1-5/32)美棉的裝船、交貨期大多集中在2/3/4/5月份,因此我國部分買家簽約美棉的原則是“掐頭去尾留中間”。
隨著ICE主力合約跌破60美分/磅、59美分/磅關口(3月13日盤中低點58.57,創2016年4月中旬以來新低);2月份以后船期美棉品質、等級及一致性明顯上升,中國紡織企業、貿易商簽約采購預計繼續提速;再加上3月份新疆棉鐵路、公路發運逐漸恢復正常及2020年上半年國內棉花消費景氣度下滑等等利空疊加,港口一致性差、品質低、異纖高的棉花詢價、出貨難度加大。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棉花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