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時候,筆者在廣州跟周安兵溝通比較多。當時大家對玻璃行業達成的共識是:
1.玻璃行業是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廠家布局分散,集中度低,市場價格反映充分競爭的結果;
2.玻璃行業是個小行業,產值太低,行業混亂成什么樣子,國家都不會關注,而鋼鐵行業就不一樣,鋼鐵是國家經濟命脈,鋼材價格的托底全是國家銀行,所以鋼材的價格不可能出現大幅下跌;
3.玻璃是資源消耗型行業,攫取資源,破壞環境,吃“子孫飯”,玻璃價格應該賣到6000元/噸才是正常與合理的,才對得起資源能源消耗;
4.大多數玻璃企業的結局只有一個:死路一條。
周老板打心里看不上玻璃行業,所以后來不再做玻璃生意,轉行做了鋼材貿易。
??????λ???.jpg
而2012年以后的玻璃行業,確實也進入到了充分競爭的時代,事實結果也驗證了當時的判斷:1.由于過度的市場競爭,玻璃價格一路跌至800元/噸的冰點;當信心喪失的時候,2016年即使在各廠家都沒有庫存的情況下,都沒有哪個廠家敢輕易漲價,怕出現庫存積壓,玻璃價格始終徘徊在1000元-1200元/噸左右。2.同時,玻璃行業與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一起被列入國家八大過剩產能目錄里面,但是國家對玻璃行業過剩產能的化解力度,遠遠不及鋼鐵和水泥,以及煤炭。3.在這一輪洗牌中,玻璃巨頭江蘇華爾潤倒閉,隨同消失的還有江門益勝、河北晶牛等一批玻璃企業,這里面還不包含被中建材系統收購的破產轉讓和兼并重組的企業。玻璃行業的企業在幾年的混戰中,實現著不同層面的多重整合。4.玻璃價格從2015年低谷的800元/到2019年2000元/噸,始終在此價格區間內做箱體震動,并沒有達到6000元/噸的價格愿望。而同期的鋼材、水泥和煤炭不知道翻了幾番。貨幣超發下,水漲船高的各行各業,房地產都成了造富工具,唯有玻璃價格沒有出現突破式的變動,二十幾年間常態化波動運行。
但是,筆者在前期的文章中提到過,1993年的浮法玻璃價格,曾經到達過歷史上比較高的價位。老“廣浮”的王梓立給了筆者一份他珍藏的古董文件,他那時候做玻璃銷售時的價格是:4mm的價格是4300元/噸;5mm的價格是4600元/噸;6mm的價格到了5600元/噸,12mm的價格達到了5844元/噸的價格。把歷史價格翻出來,可能讓現在從事玻璃行業的年輕人感到瞠目結舌,也許大家沒有想象過玻璃價格還有過那么輝煌的時刻。但是筆者想說的,玻璃行業只要集中度高,從業者有一點點對“有限資源”的敬畏和對“子孫后代”的愧疚和責任感的話,玻璃的價格完全可以擺脫苦逼尷尬的境地。只是,現在的玻璃從業者,大多數只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只考慮自身,沒有子孫后代的資源傳承概念。
2
2020年玻璃行業的集散地——湖北,正在經歷著一場歷史大考。這場考驗對于湖北的玻璃企業來講,從歷史過往和現實情況來看,頂多是“傷筋動骨”,還算不上“生死考驗”。因為湖北的玻璃企業,在過去三年憑借其低成本優勢和便利的地理位置,憑借玻璃牛市時機,早已賺翻。手握大把現金流,本身再加上限產,原材料投入和消耗并不多。只是在綜合成本上,人員工資、折舊和燃料支出上會因為銷量減少,這些費用無法分攤,造成成本上升。但是,三個月的虧損,只要現金流沒有問題,對于過去幾年動輒盈利幾個億的湖北玻璃企業來講,影響并不大。但對于過去幾年擴張太快,貸款較多的企業,可能會遇到暫時性的經營性困難。如果實在撐不住,應該早就有廠家選擇停產放水了。現在“一切安好”的情況表明,這次疫情對于湖北玻璃企業的影響,僅是庫存增加、成本上升,還沒有上升到“生死存亡”的程度。而庫存增加,筆者在前期的文章中也有提到,庫存增加到一定程度是不會持續增加下去的,湖北玻璃廠家的庫存,在解禁期到來之前都不會有太多變化,更不會出現大幅增長。這次疫情影響多的是湖北玻璃企業從業者的士氣、心理狀態和不明就里的行業人員對于玻璃行情的擔憂。
反倒是湖北以外的玻璃企業有些沉不住氣了,有的玻璃企業過去三年經營狀況雖略有改善,但是因為各種因素,也沒有賺到多少錢,也沒多少現金流,現在趁著下游復工啟動,明里暗里降價出貨,換點兒現金流回來。降價對于某些廠家來講的辦法,但“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做法,也許只能早別人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當別人也拿出降價的武器,自身再選擇的余地就不大了。除非再來一場近乎“自殘”與“自虐”的大幅降價,這樣不僅容易很快把子彈打光,更主要的是,當市場起來的時候,因為沒有庫存,該賺的錢也賺不到,總是要比別人要差一點。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玻璃企業總是死不了,但是也賺不到錢的原因。市場好的時候,要賺錢還債;市場不好的時候,要繼續借債。辛辛苦苦一輩子,總是在借債還債中來幫助別人實現財富夢,自己則心甘情愿地去給放貸者苦逼打工,而從來不去考慮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也不去考慮抑制對“高利貸”的過度依賴。
而隨著過去三年“供給側改革”的深入,玻璃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所以,“三足鼎立”下,大部分玻璃企業仍能維持行業市場價格的平穩。價格的“大穩小動”成為近幾年玻璃市場行情的基本風格。
3
亂世用重典,重癥下猛藥。在一季度國內經濟下滑,全球經濟失控的情況下,筆者反倒對今年國內的政策調整和經濟預期有著更大的期待。
一場疫情,全球對比下,看出了中國“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民族決心和體制優勢。同樣,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也意味著,必須要有所犧牲,個體要服從全局。體制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但過去幾年,通過中美貿易戰,通過“缺芯之痛”,通過華為,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科技發展的短板和迫切渴望。所以,借助于25萬億,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國民經濟結構實現徹底轉型,中華民族實現彎道超車,反而在這場疫情的不利局面下實現加速推進,壞事變成了好事。
但是,轉型需要時間,也需要家底支撐;理想和現實之間還要找尋平衡點,高科技的地位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的經濟結構和產業基礎還沒有承擔起穩定國民經濟重任的情況下,一味壓制和否定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支柱地位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是不可取的。放棄容易,但是再拾起來就難得多得多。就像當二胎政策放開之時,卻發現人們沒有了生的欲望。現階段,穩經濟、穩就業和保民生的艱巨任務,房地產業仍不可缺席。因為它事關中國目前鋼材、水泥、裝修、家電、衛浴等絕大多數的制造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貨幣超發,降準降息,箭在弦上,且貨幣流向去處不多,不外乎樓市股市和黃金。中國民眾的房子情結,也是資金保值增值的有限去處之一。
中國房地產的標桿城市,是深圳。雖然疫情還未結束,深圳目前的房價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啟動跡象。
過去三年的“去杠桿”,使得社會上大多數企業的杠桿率都有了明顯的降低,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同時,也造成了大多數民營企業發展的困境。國家會加快推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解決穩經濟和保就業的問題,適當擴張負債,發展PPP,加大杠桿率,這也是避免大多數企業倒閉的不多的辦法之一。
三月中旬以后,大部分的工地都將開工。玻璃需求市場也將回暖。目前對于大部分玻璃企業來講,仍然是要考慮如何度過眼前困境和抓住下半年市場時機大賺一把的平衡問題。而對于玻璃貿易商而講,上半年任何一次價格波動的底部,都將是囤貨的好時機。而廠家之間頻繁的協同,可能留給貿易商的機會并不多。而下半年市場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玻璃行業一定會有一個耀眼的表現。
當然,這里面仍然會存在區域化的差異,比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表現會遜色于一二線城市,“因城施策”將大行其道;一些冷修完的玻璃生產線會蠢蠢欲動,根據市場啟動時機伺機點火投產;而去年筆者所提到的,今年南方的玻璃價格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會比北方多。北方玻璃價格如果出現問題大多會出在一些玻璃企業的經營理念上,而南方的玻璃價格出問題一定是出在產能過剩上。(完)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玻璃俠的江湖 )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