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5月18日消息,行業研究機構IHS Markit在一份報告中稱,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工業歷史上料出現最大規模的產量減產和停產。
該機構在一份報告中稱,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約1,700萬桶/日(其中近1,400萬桶/日為原油)的石油產出被削減或停產。
IHS Markit副總裁兼石油市場主管Jim Burkhard稱,“全球石油供應正在經歷一場停產潮,正迅速、殘酷地調整到與需求匹配的較低水平。所有生產國都受制于這種殘酷的市場力量。”
該報告稱,第二季度的石油需求將比一年前減少2,200萬桶/日。這種需求的崩潰,加上低油價、存儲空間有限和政府要求的減產,正在推動全球范圍內非同尋常的石油產量削減和停產現象。
北美和OPEC成員國,以及獨聯體國家,尤其是俄羅斯,預計將成為減產的主力軍。確切地說,在哪里、為什么以及如何減產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沒有固定的方程式,因為石油的生產環境多種多樣,影響因素也各不相同。
不過,IHS Markit確定了影響減產決定的如下三個關鍵因素:
第一:技術和物流因素,包括重新恢復生產的復雜性。技術因素與操作復雜性的程度有關,如地形、油田衰竭、油藏驅動、生產系統配置和油藏流體組成。復雜性和油田成熟度會影響重新啟動生產的難易程度,包括產量是否可能永遠損失或只是延遲。其他與技術相關的因素包括健康、安全以及工人的可用性。物流因素包括運輸需求、運輸選擇和石油儲存空間等。
第二:財務因素。包括營業利潤率、當前油價水平、未來油價預期、運營商財務狀況、資金可用性和其他支出選擇,如決定將資金用于其他項目。
第三:監管和合同條件因素。這些條件包括確保遵守政府的關井要求、政府調整生產的命令和合同義務。遵守OPEC協議削減產量的政府命令就屬于這一類。提供伴生氣的義務也是可能影響生產決策的合同條件。對于與下游資產(如煉廠和石化企業)整合的上游業務,下游市場狀況和下游資產需求可能會影響有關上游產出的決策,特別是當這些資產歸聯合所有時。
IHS Markit的資深分析師Paul Markwell稱,“在哪里、為什么以及如何減產的問題上,技術、物流、監管、合同和財務狀況的廣泛差異意味著沒有單一的答案。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減產的目標非常明確且全球都要參與。”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外媒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