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在北京、廣州和荷蘭海牙三地舉行了“云簽約”儀式。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殼牌首席執行官范伯登、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出席并見證簽約。
據悉,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總投資額約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97億元),選址惠州大亞灣石化區,主要生產高附加值、高差異性、高競爭力的石化產品,年產乙烯規模在150萬噸。
不久前,4月22日,埃克森美孚投資超100億美元的乙烯項目也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啟動“云開工”。
短短一個月不到,在國家7大石化基地之一的惠州大亞灣區的石化園區內,兩大乙烯項目合計投資約1100億元。
不難看出,中國石化產業或已處在新的“關口”,以往”多、小、散、亂”的格局正逐步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大型石化項目的崛起,一次“倒逼式”的換血已然開始。
又一特大石化項目即將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是中海油、殼牌與廣東惠州高端石化項目合作的一次延續。
上個世紀90年代,從立項、項目獲批到協議簽署,再到合營合同簽訂,前后經歷了十余年的籌備,中海油、殼牌于2002年才正式實施建設國內當時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
到2006年初,一期投資43億美元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建成投產,極大地緩解了國內乙烯供應不足的局面。
2014年12月,中海殼牌二期項目再度開工建設,繼續追加投資約49億美元。
截止目前,中海殼牌一、二期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乙烯產能高達220萬噸/年,成為目前中國在運行的最大單體乙烯生產工廠,每年可向市場提供600多萬噸高品質、多元化的石化產品。
如今,殼牌與中海油繼續攜手,投資建設三期乙烯項目,新增150萬噸/年乙烯規模,預計年產值約382億元。
據悉,第三期項目以乙烯裂解裝置為核心,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生產,包括環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環氧丙烷、線性α烯烴、聚α烯烴、高碳合成醇、茂金屬聚乙烯等14套世界級規模生產裝置,其中α-烯烴、聚α-烯烴、茂金屬聚乙烯技術系在亞太地區首次應用。
當前,項目已納入國家《石化產業布局方案》儲備項目,計劃2021年開工建設。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在致辭中表示,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約,標志著中國海油與殼牌集團以及廣東省、惠州市的合作又一次結出豐碩成果,對推進大亞灣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石化基地、助力我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化產業正迎來“大換血”
二十世紀末期,我國石化行業集約化程度相對較低,整體呈現“多、小、散、亂”格局。現在,這一局面正悄然發生變化。
尤其2015年,國家提出發展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以來,在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地區,涌現出了大批高附加值、高差異性、高競爭力的大型石化項目。
這其中,國企、民企、外資全都悉數登場,作為主力隊員走上了重塑中國石化產業鏈的舞臺。
國企隊伍中,中石化在建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中科煉化,中石油歷經10年長跑的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以及中化泉州煉化(二期)等多個煉化一體化項目,都在有序建設推進。
民營隊伍中,恒力石化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部投產,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二期、盛虹集團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在緊急籌備建設中。并且,在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外,承擔著山東地煉轉型的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同樣蓄勢待發。
外資隊伍中,有殼牌、沙特阿美、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等巨頭,依靠與國內石化企業合作搶灘中國石化市場,也有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跨國巨頭更進一步,采用獨資方式推進石化項目在國內市場落地。
這些項目建成時間或早或晚,方式也各有不同,但都有其共同特點——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可以預見,這些大型石化項目有望借助差異化優勢、成本優勢,將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未來,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小型企業,或許將逐步陷入經營困難、環保制約等多重困境,最終退出轉產。這一上大壓小、去粗存精的過程看似殘酷,但不知不覺中,中國石化產業將完成一次更新換代式的“大換血”。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石油LINK)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