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菜唯有白菜好,諸肉唯有豬肉香。可如今豬肉雖香,價格卻“不香”了,更有人直呼“吃不起”!7月3日,記者走訪嘉興市區一些大型超市、農貿市場以及批發市場發現,近段時間,豬肉價格呈“深V”走勢,上攻之勢愈演愈烈。
豬肉價格有點“飄”
當天下午,嘉興水產肉食品批發市場里,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讓許多正在購買豬肉的市民擠在豬肉攤前躲雨。
躲雨的人閑著沒事,便討論起近期的肉價,“現在豬肉都要吃不起了,1斤半條排花了近50元。”“這里是批發價,總歸還好,你去看看超市里的肉價喏!”“再這么漲下去,只能吃雞肉、鴨肉了……”
老夏生鮮配送在嘉興水產肉食品批發市場開了10多年,主營鮮豬肉配送。負責人武女士對今年的行情也摸不準,她告訴記者,其實每年的5月、6月都是豬肉價格反彈的時間點,但今年的情況有點特殊,“以前一個月就漲個兩三毛(每斤),今年一個月漲了四五塊(每斤)。”
嘉興市區農翔路農貿市場的幾位豬肉攤主對于此輪豬肉價格上漲也是深有感觸。“五花肉、排骨、腿肉……每個品類都在漲,平均漲幅每斤在5元左右。”老葛鮮豬肉的老板葛金波介紹,肉價上漲的直接影響就是客人少了,很多市民開始選擇豬肉的替代品。一旁云華鮮肉的老板周云華對此表示贊同,“以前一天能賣兩三頭豬,現在一頭都賣不了。”
當天菜市場的豬肉攤上,五花肉的價格在每斤30元,條排價格在每斤35元,而腿肉價格也在每斤30元左右,環比上個月漲幅明顯。在大型超市,經過此輪上漲后的品牌豬肉,價格更是“辣手”,如某品牌的肋排每斤售價達到84元,五花肉價格每斤達到76元,而一旁的牛肉價格“僅”為每斤48元。
各種因素疊加推動價格上漲
截至6月29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達到每斤22.725元,直逼去年歷史最高價。而就在一個月前的5月29日,全國豬肉均價僅為每斤19.325元。短短一個月內,豬肉價格每斤竟然漲了3.4元,漲幅超過17%。
記者從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也了解到,生豬價格從6月中旬上漲至今,白肉批發價也從6月15日的每斤22.5元上漲至7月3日的每斤24元。三水灣、荷花堤、吉水三家農貿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7月初,精瘦肉、肋條肉、帶皮后腿肉平均零售價為每斤33元、29.67元、29.67元,環比6月初分別上漲7.6%、9.89%、14.12%,平均漲幅超過10%。
嘉興市價格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除了目前正值斷檔期外,各種突發性因素的疊加也對豬肉價格上漲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各地復工復學使得豬肉需求量在短時間內激增。活禽市場關停、疫情影響水產品消費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鮮豬肉的消費需求。當然,這次價格上漲也離不開端午節的“加持”,節日消費進一步刺激了豬肉行情。
在嘉興市食品肉類有限公司業務生產科科長盛偉達看來,豬肉進口受阻以及本地生豬供應不足也是此輪豬肉價格上漲的兩大原因。
官方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為1385.21萬頭,環比4月增加8.3%,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27.7%。今年其他月份也有類似情況,比如3月份的屠宰量環比漲幅高達40.8%,但同比仍下降36.9%。
另外,提高豬肉供應量的另一主要渠道為進口,但5月份進口量已有所萎縮,海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豬肉進口量為37萬噸,環比減少5.13%。
“目前,豬肉供應量仍偏緊,肉價還有小幅上漲可能。”盛偉達表示,等進入8月,養殖企業生豬復產效果將陸續顯現,生豬供應量會逐步增加,肉價或回落。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南湖晚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