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端消費回暖、市場收購量總體偏緊、政策性糧源投放增加等影響下,近日國內小麥市場高位穩定。中秋、國慶節日臨近,新麥市場購銷已近尾聲,市場“目光”轉向稻谷、玉米等秋糧品種,但因今年小麥基層糧源比例同比偏大,預計短期內小麥市場仍有穩中小幅波動的可能。
市場麥價基本穩定
近日,隨著下游需求轉好,以及拍賣增加投放,小麥市場價格總體運行平穩,部分制粉企業,特別是華北的幾家大型企業,出于對2020年產新麥的青睞,小幅上調了收購價格,但大部分地區仍保持穩定。截至目前,華北制粉企業新麥收購價多在1.21~1.24元/斤,個別面粉廠比上周上漲0.005~0.01元/斤;中南部地區收購價多在1.17~1.21元/斤,總體保持穩定。
拍賣增量成交平穩
本周,政策性小麥拍賣投放雖然增量至300萬噸,比上期增加100萬噸,但成交量并未隨之明顯提高,反映出市場流通糧源的供應能力及下游需求并未顯著提升。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顯示,9月16日政策性小麥競價交易計劃銷售305.38萬噸,共成交23.85萬噸,總成交率7.81%,比上期下降1.05個百分點;平均成交價2310元/噸,提高7元/噸。從生產年份看,投放增量部分主要是2014~2017年產小麥,本期共成交16.44萬噸,約占總成交量69%;從區域看,河南共成交5.2萬噸,成交率6.82%,較上期下降0.62個百分點;平均價2336元/噸,較上期下降2元/噸。
截至目前,2020年以來全國政策性小麥拍賣累計成交約784萬噸,其中河南省累計成交約260萬噸。另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發布的公告,9月23日繼續拍賣政策性小麥304.5萬噸,其中仍以2014~2017年產糧源為主,占總投放的93%,區域投放數量調整不大。
新麥收購進入尾聲
2020年產小麥已上市近4個月時間,今年新麥市場購銷呈現出較為鮮明的特點:一是收購價格穩中上漲,并總體保持高位堅挺;二是“北強南穩”特征明顯,華北麥價偏強運行;三是市場化收購為主,托市收購明顯減少,總體收購進度同比偏慢;四是市場購銷博弈增強,基層存糧及惜售心態濃厚,售糧進程被拉長。
時至9月中下旬,2020年產小麥市場集中購銷期進入尾聲,距離托市收購截止日期也越來越近,市場各方關注焦點已轉移至秋糧品種。從收購進度來看,以小麥生產大省河南為例,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全省累計收購小麥1089.3萬噸,占今年夏糧總產的29%。其中,最低收購價收購24.3萬噸,占總收購量的比重約為2.23%。后期隨著需求回暖,市場流通糧源仍將保持常態化釋放,預計小麥市場價格也將保持平穩上漲走勢。
秋糧市場提供支撐
截至目前,主產區秋糧已陸續收獲上市。其中,南方產區新季稻谷價格高開高走,隨著各級儲備輪換收購及市場化主體積極入市,預計后期新稻價格仍將堅挺走強,大范圍啟動托市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主產區已有新季玉米收獲上市,部分用糧企業也提前掛牌收購,開秤價同比高出0.10~0.15元/斤。
盡管短期內在臨儲玉米繼續出庫、新季玉米陸續上市及進口增加等影響下,玉米價格可能仍將有階段性震蕩行情,但考慮到生產預期因災不容樂觀、下游需求逐漸回升、國內玉米供需基本面保持偏緊等因素,市場購銷雙方對今年新玉米行情預期仍將普遍持看好心態。基于此,玉米、稻谷等臨池品種后期走勢大概率偏強運行,也將會對后市小麥價格形成支撐。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