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硅業分會數據,7月29日國內單多晶硅料均價再度大漲,單晶復投料漲至7.96萬元/噸,周環比漲幅16.89%,單晶致密料、菜花料、多晶免洗料均價環比漲幅則高達26.73%、30.67%和36.24%,漲勢明顯開始加速。上周國內單晶硅料在7月22日第四次提價,成交均價上漲至6.81萬元/噸,環比漲幅8.6%。
行業龍頭的漲價行為顯然為光伏產業漲價潮增添了助燃劑。7月24日,隆基股份公布硅片價格,M6166/233mm硅片為2.73元/片,環比上漲3.8%;P型158.75/223mm硅片價格調整為2.63元/片,環比上漲3.95%。通威股份的多晶電池和單晶PERC電池也全面提價。其中,多晶電池(金剛線157)提價至0.54元/瓦,與7月價格相比,上漲8%;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56.75)提價至0.87元/瓦,與7月價格相比,上漲11.54%;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58.75)和單晶PERC電池(單/雙面166)提價至0.89元/瓦,與7月價格相比,均上漲11.25%。
受上游硅料、硅片漲價等方面因素影響,組件招標價也實現企穩回升。7月25日,京能位于青海海南州某100MW光伏項目組件招標開標,報價在1.48元/W-1.56元/W之間,中標均價達到1.523元/W,重回1.5元/W以上。4月份開始,中廣核、中核集團、大唐集團、國電投集團、華能集團、三峽新能源均開展了組件的采購,彼時這些企業集采的中標價格或投標價格普遍在1.37-1.495元/W之間。相比之下,7月中下旬最新的開標價格明顯提升。
此番行業漲價潮主要是由供需兩個層面共同推動。
供給端,相比2019年,2020年國內多晶硅料新增產能有限,僅保利協鑫新增2萬噸、通威新增1萬噸、東方希望新增3萬噸,但由于上半年硅料價格持續下跌導致行業有約4.2萬噸產能停產,同時海外產能也在陸續退出,德國Wacker和韓國OCI停產產能預計將達到6.5萬噸,而展望2021年,除了通威股份有7.5萬噸產能和亞洲硅業有6萬噸產能將于2021年底建成,行業沒有其他新增產能。另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多晶硅有49%的產能集中在新疆,但進入7月份,新疆地區供應頻傳意外。首先,大全新疆由于氣體泄漏影響約一個月6000噸產能,隨后新疆協鑫由于三氯氫硅泄露導致4萬噸產能檢修,再則,新疆疫情升級減緩多晶硅出貨等,硅料供應預期萎縮,漲價一觸即發。
需求端,光伏競價結果落地,三季度淡季不淡,四季度更有望成為旺季。6月份,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光伏競價項目結果。今年納入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的光伏項目總共有434個,總裝機容量25.96GW。其中,普通光伏電站295個、裝機容量25.63GW,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139個、裝機容量0.33GW。前期市場對國內競價項目的預期在20GW左右,本次競價結果超出市場預期。國家能源局在通知中還對競價項目的并網時間進行了限定,進一步增強了下半年行業高景氣度的確定性。具體來看,能源局表示,對于2020年底前未全容量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逾期兩個季度后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由此可見,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今年年底將是一個關鍵節點,本次獲批項目大部分預計將于2020年內完成并網。這將對下半年的光伏裝機建設將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國家能源局也表示,鼓勵未納入競價補貼范圍的申報項目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轉為平價上網項目。平價項目的增加將成為今年光伏市場的重要補充。市場預期今年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超過40GW,同比增長幅度超過30%。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全民光伏)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