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還好,一說就又來勁了!筆者上一篇《氮磷鉀不漲則已復合肥都快哭了》剛剛對比了當下與去年同期氮、磷、鉀和復合肥的價格,即尿素同比漲了100元(噸價,下同),磷銨同比漲了50-100元,鉀肥價格同比卻跌了200元,復合肥價格同比也跌了100-200元,而與近兩年的最高價位對比的話,尿素、磷銨雖漲,但還有約300元的距離,復合肥也相距約300元,鉀肥則高達500元。于是乎,這兩天又驚聞湖北55%粉狀一銨高端出廠報價喊到了2000元,西南某大廠64%二銨出廠報價再漲50元;于是乎,有些復合肥廠開會開會再開會,辛苦研究出來的價格卻不敢報出去,怕接單就虧;于是乎,港口氯化鉀又一波停售待漲來襲,邊貿暫時全面停止報價,國產鉀代理商報價倒掛的現象也徹底消失。當然了,所謂不說還好一說就又來勁了,這個只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而已。筆者只是一個小小的鉀肥分析師,下面還是多說幾句氯化鉀吧。
氯化鉀這一輪漲勢起于7月底、8月初前后,前面最低時港口62%白鉀在1700-1750元,邊貿62%白鉀在1500-1550元,鹽湖60%鉀到站價1700-1750元。目前港口白鉀2050-2100元,邊貿白鉀(意向價)1750-1800元,鹽湖60%鉀到站1950-1970元左右,平均漲幅約300元。
其實氯化鉀漲的這三個月里銷售情況一直都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在進口鉀貨源集中、國產鉀貨源偏緊的前提下,賣方在有成本壓力而無銷售壓力的動力下,在橫、縱價格都相對較低的保險下,在國際市場穩定為主、時而小漲的環境下,它還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毅然決然、肆無忌憚地就漲到了現在。漲到低價時拿貨的人后悔拿少了,沒拿貨的更后悔,漲到了賣方內部質疑的聲音變成了停售待漲的沉默,漲到了氮、磷也相繼大漲,不再是孤軍奮戰。在漲價初期市場就流傳著港口氯化鉀要漲到2000元以上,62%白粉報價達到2100元的小道消息,而現在目標已經實現,甚至有人喊出了2200元的預期,但停售的狀態仍在繼續,這是要以漲求穩促成高價位最終落實,還是把2100元變成小目標然后繼續上漲的節奏呢?
氯化鉀貨源緊張也不緊張,不緊張也緊張。這話讓你們蒙圈了沒?緊張也不緊張,說的是賣方惜售、喊漲,往往都以貨源緊張起碼、白粉很少為理由,但實際上目前港存總量300多萬噸,處在歷史高位,遠遠多于往年同期;不緊張也緊張,說的是雖然港存多,但是現有大合同到期,而新的大合同談判恐怕不會太順利,另一方面鹽湖鉀肥的庫存也處在歷史低位,且后期據稱有減產可能。在需求不太可能有大變化的情況下,氯化鉀在貨源不緊張的時期已一路上行,后期貨源一旦逐漸減少,高價位應該至少不太可能有大落,如果貨源減少的程度激烈,那么價格再漲一漲也并非不可能。(不知道當時10月31日一過,大佬們是否曾長舒了一口氣?呵呵……)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化肥冬儲階段價格漲勢過猛的話,來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價格出現大落的可能性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眼下氯化鉀與氮、磷有所不同,一方面氯化鉀價格同比較低,單養分含量價格也仍最低,另一方面氯化鉀進口為主,氮、磷卻是凈出口,貨源的安全系數上來看氯化鉀較低,所以氯化鉀的冬儲可操作性更高些。在這樣的預期下,氯化鉀采購還需果斷,只要把價格漲幅、貨源安全、自身產銷進度等方面協調謀劃好,確定好單次的采購數量就可以了。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化肥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