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東北地區經歷一輪暴雪降溫天氣,上大凍之后,玉米脫粒加速,市場進入供需兩旺格局。由于今年產區玉米價格相對較高,農戶賣糧積極性較高,售糧進度顯著高于上年。盡管部分中小貿易商對高價格有一定謹慎心理,但用糧企業及多數貿易商收購及囤糧積極性較高,產區市場價格堅挺向上,而華北因小麥替代較多,南方銷區進口糧源充裕等,玉米市場呈現出產銷區分化的特征。
截至目前,吉林松原地區深加工企業掛牌收購14%水分三等玉米價格為2450元/噸,較11月初上漲150元/噸;北方港口14%水分三等玉米平倉價格2500~2520元/噸,較11月初上漲60元/噸;廣東港口4%水分三等玉米銷售價格2560~2580元/噸,較11月初上漲40元/噸。大連玉米期貨盤面主力2105合約11月26日收盤價為2643元/噸,較11月2日收盤價上漲87元/噸,整體市場價格呈現持續上漲態勢。
產區價格引領市場走勢
目前,玉米市場的焦點一方面集中在東北產區的新糧收購上,另一面則集中在華北地區小麥替代和南方銷區的進口糧源替代上。這種格局也使得玉米市場區域間矛盾出現差異,玉米價格的強弱也出現一定的梯度變化,南北倒掛較為明顯。
從東北產區來看,既難以形成華北小麥倒流東北發生替代的情況,也缺少進口糧源如玉米、高粱、大麥等補充。由于下年度缺少臨儲拍賣的補充和貿易機會,東北貿易商和用糧企業只能選擇存糧。同時也必然面臨南方貿易商和大型飼料養殖企業的糧源競爭局面。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相比去年,部分大型飼料養殖企業的計劃庫存會打到3~4個月,而去年同期的計劃庫存量不足1個月。同時,盡管目前農戶賣糧較快,烘干塔開塔數量顯著高于往年,市場整體貿易庫存略高于上年,但各貿易、用糧企業庫存都不高,仍屬于分散狀態,每個貿易商都想存一點,又都覺得存的不夠,導致糧源競爭顯著加劇。同時帶動產區玉米價格上漲,并逐步形成港口、華北及南方銷區價格上漲的局面。
從華北地區來看,僅10月,國家政策性小麥成交量超過700萬噸,接近過去兩年的全年成交量,小麥替代玉米在禽料消費中較為普遍。加上華北地區貿易商兌現前期存糧利潤,加快出庫,用糧企業到貨增加。所以華北地區玉米價格相對穩定。而南方銷區進口糧源也較為充裕。根據海關數據,今年1~10月玉米進口量782萬噸,同比增加97.3%;大麥進口量598萬噸,同比增加13.4%;高粱進口量402萬噸,同比增加449.2%。進口糧源的替代主要集中在廣東等南方銷區,對銷區玉米價格有一定抑制作用。
因此,總體來看,在產區搶購糧源、華北小麥替代、銷區進口替代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產區價格更加堅挺,產區、港口、銷區逐級倒掛格局,同時產區現貨的價格上漲趨勢逐漸由產區向港口、銷區傳導。
節前或將是存糧重要關口
從全年供需結構上來看,根據過去3年的市場拍賣量、產量、庫存情況推算,2019/2020年度市場缺口或將擴大。在較大缺口結構中,玉米價格繼續上漲的支撐相對更強。因此對于市場主體來說,春節前的農戶售糧高峰可能將是最好的存糧機會。春季后市場將必然面對糧源競爭的局面,而農戶的自然干糧銷售進度相對緩慢,下游建立庫存的難度較大。因此節前玉米供需兩旺、價格堅挺的局面有望持續。
從長周期來看,臨儲玉米消耗殆盡之后,下年度玉米供需缺口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玉米期現貨價格創出歷史新高的可能。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