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黑色系”,2020年以來,谷物及飼料等商品也成為推動國內大宗商品上漲的主要力量。特別是谷物類商品,跟蹤大豆、玉米價格表現的谷物類商品價格指數創下1994年有數據以來的第二大年度漲幅,目前較去年第已累計上漲超過38%,接近這一綜合價格1995年創下的年度最大漲幅。
此外,飼料、油脂類商品漲幅亦不小。其中主要用于家禽、生豬、肉牛、奶牛及魚等飼養的豆粕和菜粕兩大品種漲幅都超過10%,同樣創下了4年來的最大漲幅,不過油脂類三品種中,棕櫚油、豆油兩大品種漲幅都低于2019年,但兩大品種累計漲幅也都在8%到15%不等,菜籽油則創下4年來的最大漲幅,較前一年上漲達22.4%。
“菜籽油之所以漲勢強勁,主要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對此,王朗認為,一方面海外主要菜籽生產國因天氣因素減產,加上主要進口地之一的加拿大油菜籽曾檢出有害物質,企業進口謹慎,而另一方面,國內市場整體供應偏緊,此外受海外市場的影響,海外主要經濟體持續“加碼”寬松政策,都推高了包括油菜籽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與國際市場的漲勢保持一致。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到11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創下近6年來的新高,11月的漲幅也創下8年多來的月度環比最大,植物油、食糖、谷物、乳制品和肉類都明顯上漲。“就國際市場來看,2021年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對此,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認為,主要糧食中,小麥可能最易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大宗商品期貨活躍品種的平均漲幅已達12.6%,80%的跟蹤商品較2019年有所上漲,刷新了2017年來的4年新高。“如果算上今年新上市的LPG價格的巨大漲幅,市場的平均漲幅會更高,這一收益水平略低于美股標普500指數等資產,與上證指數的表現相當。”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