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在《中國城鄉金融報》刊登的高管論壇聚焦“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主題上,農業銀行首席專家、浙江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馮建龍表示要激活產業鏈,暢通“雙循環”。
馮建龍行長在探索多元協作,打造鏈上服務“一體化”上表示,要探索各專業平臺合作,與新型線上貿易服務平臺、大型倉儲物流企業、專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對接,實現重點領域金融全鏈覆蓋。浙江分行與省政府采購平臺“政采云”及網盛“生意寶”平臺合作,創新推出“政采e貸”“生意網貸”,基于平臺采購供應商和企業的訂單、交易流水發放貸款。
目前已服務平臺招投標項目1128個,服務鏈上企業超1.2萬戶,有效激活了應收賬款。同時,要探索加大銀保銀擔平臺合作,加強銀行與省擔保集團等政策性擔保“總對總”合作,為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特別是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增信服務,破解融資難題。
(圖為:《中國城鄉金融報》刊登原文)
網盛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自2015年推出以來,經過五年市場運作已日趨成熟和完善。2019年2月1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對生意寶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行了專題報道。當前全國各地政府都在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路徑,而在線供應鏈金融成為很多地方政府金融創新模式的標配。
據介紹,網盛生意寶(NETSUN.COM)是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提供商,為企業提供電商數據、交易金融與物流網絡的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并形成了兩個中心的發展戰略:產業數字化服務中心、地方供應鏈金融中心。產業數字化服務中心:產業數字化服務中心連接產業上下游,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信息服務、交易服務、物流服務、電商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服務,助力產業數字化。
以下為《中國城鄉金融報》刊登的《激活產業鏈,暢通“雙循環”》全文:
“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趨勢下,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農業銀行要因勢而變、馭勢而動,緊緊圍繞金融促“穩鏈、強鏈、補鏈”,創新變革供應鏈金融服務,進一步激發產業鏈上下游市場主體活力,在暢通“雙循環”中充分展現國有大行的擔當作為。”
(圖為:農業銀行首席專家、浙江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馮建龍)
探索多元協作
打造鏈上服務“一體化”
在經濟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空間”概念逐步淡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速一體化進程,銀行應堅持“開門辦行”理念,破除條塊分離的傳統經營模式,跳出屬地限制,探索跨平臺多元協作機制。
首先,要探索搭建跨區域協作平臺,通過發揮集團合成與總分聯動優勢,有效拓展各分行、海內外機構及金融同業共同參與跨區域供應鏈金融業務。浙江分行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大灣區建設契機,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合作,在系統首家、同業獨家投產跨行資金保付業務,有效解決了供應鏈企業抵押擔保難、異地貸款難問題。
其次,要探索各專業平臺合作,與新型線上貿易服務平臺、大型倉儲物流企業、專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對接,實現重點領域金融全鏈覆蓋。浙江分行與省政府采購平臺“政采云”及網盛“生意寶”平臺合作,創新推出“政采e貸”“生意網貸”,基于平臺采購供應商和企業的訂單、交易流水發放貸款,目前已服務平臺招投標項目1128個,服務鏈上企業超1.2萬戶,有效激活了應收賬款。同時,要探索加大銀保銀擔平臺合作,加強銀行與省擔保集團等政策性擔保“總對總”合作,為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特別是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增信服務,破解融資難題。
聚焦需求場景
緊抓鏈上服務“差異化”
要想引金融活水觸達供應鏈各環節,關鍵是針對鏈條上的不同主體、不同領域、不同時點需求和特點,探索相適應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式,實現全場景、全周期精準滴灌。
針對現代化產業集群,通過創新開發符合各產業集群間供應鏈特點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構建集合現代化生產、貿易及物流等全程綜合金融支持體系。浙江分行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根據科技企業園區、高新制造園區、特色小鎮等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特色,研發推出了新型小微企業園區建設貸、入園企業前期貸、特色小鎮貸等全鏈條產品,向389家產業園的入園企業發放貸款77億元。
針對制造業領域,以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為鏈上企業提供信貸、結算、科技平臺等綜合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重點領域制造業全鏈式發展。浙江分行推廣鏈捷貸、云鏈保理、e賬通等區塊鏈產品,為寶武集團開發直聯模式“鏈捷貸”業務和線上票據保兌倉業務,創新農夫山泉商圈個人鏈捷貸模式,幫助企業盤活滯壓金融資產,目前已為14個商圈核定合作額度100多億元,實際授信客戶900余戶,累計放貸超24億元。
針對供給、流通和消費“三端”,加大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以資金暢通促商品流通,打通商品供給、商貿物流、終端銷售等供應鏈價值實現的三個關鍵環節,釋放消費潛力,力促國內大循環。針對外貿領域,要綜合運用貿易融資等工具,加大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小微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新業態的供應鏈金融支持,保障外貿領域產業供應鏈全球化協同發展。
加速科技賦能
力促鏈上服務“智能化”
供應鏈金融是典型的數據驅動業務,鏈上企業的訂單、發票、物流等信息數據天然具有金融屬性。銀行要逐步打破現行政策思維定式和業務慣性,適應數字化浪潮下的技術迭代和轉型需要,通過強化金融科技運用,以“智能化”促成業務效率和風險防控良性循環。
第一,要注重效率提升。要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充分整合供應鏈上的企業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相關數據,積極引入法院、稅務及政務等外部信息數據,對鏈上客戶精準“數字畫像”,實現快速放貸;要充分應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特性,解決應收賬款登記和確權難題,破除線下供應鏈貿易背景難以核實、服務成本高等問題,以此突破服務的時空限制,實現鏈上客戶注冊申請、資料上傳、票據簽發以及貸款發放全流程線上自助操作,促進金融機構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雙提升”。
第二,要守住風控底線。要重點以核心企業資信實力、貿易背景真實連續性、業務封閉運行與貸款自償性等為風險管理的基礎,豐富供應鏈金融數據庫,整合系統、統一端口,進一步利用數據交互和交叉驗證科學識別風險,同時探索運用感知倉儲和衛星定位等技術,自建“金融大腦”動態監測全產業鏈交易、倉儲、資金等信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有效提高供應鏈金融風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網經社)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