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江浙等地的進口紗貿易商反饋,近幾日清關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印尼、中亞等產地棉紗人民幣報價整體上調100-200元/噸(C26、C32、C40高配包漂紗因供應偏緊,貿易商惜售而提漲200元/噸),除OE紗、C10S及以下環錠紡紗詢價、出貨延續“不溫不火”行情外,C326及以上支數進口紗成交仍相對順暢,貿易商心態偏好,不急不躁。
業內分析,目前實單采購以織布企業、中間商(包括沿海地區各輕紡城商家)春節前補庫、囤貨為主,一方面織造、服裝、面料等終端企業對2021年一季度疫情卷土重來的擔憂加重,提前補貨,盡可能降低因上游生產、運輸、物流等等利空因素對春節后開機、交付訂單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疫情蔓延、人民幣升值、中美中歐貿易關系、海運及海運費等等的走向不確定,因此目前很大一部分中國紡服企業接中長單、大單的意愿不高,12、1月份抓緊完成訂單、交貨,對棉紗、坯布、面料等需求延續活躍。
對于船貨、保稅及清關棉紗報價小幅上漲,浙江、山東等地的中間商、織布廠普遍表示理解,認為漲幅也在可接受范圍。一是12月下旬以來,不僅ICE主力合約再上77美分/磅、CF2105合約上破14900元/噸,而且印度MCX、棉花現貨價格也漲聲一片,棉紗成本倒逼紗價上調;二是近期國內外棉紗價差明顯拉大,進口棉紗的競爭力持續走強。從調查來看,目前江浙粵等地輕紡市場印巴C32S紗低于國產紗600-800元/噸,部分外向型、代加工企業的采購重心轉向即期、清關外紗;三是疫情下,不僅海運費飛漲,而且由于11、12月份中國出口商品強勁復蘇,港口集裝箱可謂“一柜難求”,棉紗進口、紡服出口等直接成本連續上漲,紗價上漲有利于貿易商、出口企業稀釋成本、緩解壓力;四是截至目前織布廠、中間商紗布庫存普遍偏低,再疊加臨近年底央行持續釋放流動性(采取“MLF+逆回購”),產業鏈各環節資金流相對充裕,棉紗貿易商挺價的氣氛較濃。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棉花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