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糧改飼”種養結合綠色發展種植模式,目前,已有6個縣市區實現“糧改飼”項目全覆蓋,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寒冬時節,在泰安市方順牧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用發酵好的全株青貯玉米喂食奶牛。作為奶牛養殖的重要基礎性飼料,泰安市每年玉米青貯的投入量達到53萬噸,并且做到全年飼喂。泰安市方順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健說:“我們場每天每頭奶牛飼喂青貯玉米量是28公斤,占每頭奶牛采食量的68%。飼喂青貯玉米后,我們每頭牛的日產奶量增加五公斤,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經濟效益,同時奶牛也健康了。”
從2016年開始,泰安市積極響應國家“糧改飼”政策,引導農民種植全株青貯玉米,著力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貧困群眾增收和農村生態增值,走出一條具有泰安特色的農牧循環、生態和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記者從泰安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飼料獸藥科科長鄭冬梅處了解到,2020年,泰安市共投入“糧改飼”資金達到8705萬元,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占夏玉米種植面積的10%,青貯玉米的綜合效益比普通玉米每畝地增收300多元。通過“糧改飼”,變“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既解決了畜牧業飼草料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大量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問題。
推廣“糧改飼”,穩產、高產、抗倒伏的專用青貯玉米品種是關鍵。泰安市與中國種子協會、山東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從全國征集42個青貯玉米品種在泰安金蘭乳業開展3000畝大田種植試驗,從中篩選出15個適合黃淮海地區種植的高產品種,并在泰安市舉行的“2020年中國青貯玉米產業發展大會”上進行推廣。
據悉,泰安市注重種植結構的調整,通過土地流轉,把村民的土地進行了整理、整合,成方連片,對于發展大型機械化農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村民將土地流轉給當地的家庭農場,有了財產性收益,還可以在農場里打工,又多了一份工資收入。種植結構調整,既滿足畜牧業發展,農民增收效果也非常顯著。
泰安市“糧改飼”項目的實施,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出“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的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實現種、養雙贏。2016年以來,泰安市奶牛養殖企業先后流轉土地18.1萬畝用于發展“糧改飼”種植基地,累計增加農民土地流轉純收益9億元。奶牛喂食青貯玉米飼料后,產奶量累計增產29.7萬噸,增加奶農養殖收益13.5億元。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