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小麥價格快速上漲引發各類企業積極競價采購臨儲小麥,交易場面火爆引來國家高度關注并出手“糾偏”,小麥市場隨即應聲回落。春節備貨高潮到來,下游采購推動面粉及麩皮雙雙上漲。
國內小麥沖高回落
2021年元旦過后,國內主產區小麥即開始“蠢蠢欲動”,從第二周開始大幅上漲,漲幅及漲速均為近年來所罕見。至1月中旬,主產區市場價格多漲至2600~2700元/噸,個別地區的企業掛牌價格甚至達到每噸2740元。
小麥價格大漲主要是受到玉米所帶動,據了解,1月份后華北地區玉米價格漲勢迅猛,山東一些企業的玉米收購價格已經躍升至3000元/噸之上,小麥和玉米價格倒掛的現象進一步加劇,導致飼料養殖企業大量采購小麥作為飼料原料。
也正因如此,1月份的第二周、第三周臨儲小麥交易出現極高成交率、大幅溢價的現象,引發國家管理部門關注,并及時調整臨儲小麥交易規則,小麥市場預期轉向,市場價格應聲回落,至月末,主產區市場價格多在2500~2620元/噸,較月內高點時每噸下跌60~100元。
面粉麩皮雙雙上漲
受原糧價格快速上漲帶動,國內面粉價格也“水漲船高”。據市場信息,1月末主產區30粉出廠價格多在3200~3360元/噸,相比上月同期上漲約300元/噸。面粉價格上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地春節前備貨采購啟動、終端消費回升所引起。
麩皮繼續保持上漲態勢,目前主產區主流麩皮出廠價格多在2200~2300元/噸之間,較上月增長約230元/噸。麩皮價格上漲,一方面是因為飼料養殖需求不斷提升,玉米、豆粕價格高企,導致企業擴大對麩皮的采購力度;另一方面,至年末,食用菌類消費提升也讓有關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大對麩皮的采購量。同時,下游消費企業由于擔心疫情導致的面粉加工企業暫停運營,擴大備貨量也是導致價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臨儲成交率創新高
2021年1月份的臨儲小麥交易情況可謂罕見,月內4周交易情況因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各有不同。
元旦過后的首周即成交210萬噸,占投放量52%,比2020年最后一周成交量擴大3.6倍。在隨后的第二周,成交394萬噸,并創下臨儲小麥交易以來的多項記錄,如單日成交量(394萬噸)之最、成交占比(99.7%)之最、連續交易時間(達26個小時)之最、平均溢價(約235元/噸)之最、場內最高成交價(2750元/噸)之最,成交均價也創下近3年來新高,達2504元/噸。第三周后開始分兩日投放,但交易熱情絲毫不減,第三周最終成交403萬噸,成交率達99.9%,再次刷新上周記錄。
針對非理性的交易狀況,國家隨即調整第四周的交易規則:保證金從之前的110元/噸提高到220元,同時還需繳納1000元/噸的貨款才能參與交易;前期成交的小麥如果出庫率不到20%的,不能參與交易;對于參與交易的,必須在7天內付清全額貨款。規則一出,現貨小麥價格應聲而落,1月份第四周的臨儲小麥交易也回歸理性,最終成交218.7萬噸,成交量較第三周下降183.9萬噸,成交均價也從第三周的2455元/噸降至2373元/噸。
綜合來看,2021年1月份累計成交臨儲小麥1225.3萬噸,達到2020年全部成交量的52.7%。
小麥進口大幅增長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12月份小麥進口量為88萬噸,同比增長77.5%。2020年1~12月份累計進口小麥838萬噸,同比增長140.2%,創下1996年以來小麥進口量的新高。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