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值中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開啟“碳達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相關政策部署將密集出臺,經濟發展更綠色更低碳將是未來四十年發展的主旋律,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更多的電能將替代化石能源消耗,全社會電力需求將大大提升。銅作為導電性能僅次于銀的有色金屬,它是發展能源清潔化、終端電氣化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因此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過程中,勢必將從發電端和用電端兩方面加大對銅金屬的需求。
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路徑
根據IEA數據顯示,在過去的近30年時間里,我國碳排放總量不斷攀升,到2018年我國碳排放總量達94.97億噸,其中電力與熱力部門碳排放占比最高,達52%,其次為工業部分(28%)、交運部門(10%),而其他部門排放總占比10%,可以看出電力部門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電力深度脫碳是推動全社會低碳轉型的核心部門。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疊加對終端用能行業的電氣化,提高工業與交通領域的電氣化率。
1.1電力深度脫碳
電力深度脫碳就是要調整我國能源消耗結構,根據IEA提供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能源消耗中煤炭發電占比高達61.8%,天然氣發電(7.3%)、原油(3.2%),而清潔能源中水電(3%)、風光電(2.5%)、生物質(3.6%)、核電(2.4%),相較于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能源結構,我國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過高,而且化石能源中碳排放系數最大的煤炭發電占比遠遠高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需要將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調整為非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總書記提到非化石能源在2030年其消耗占比需要達到總能源消耗的25%,從規劃來看非化石能源在2050年消耗占比需達到80%,電力部門深度脫碳是未來確定性方向。對于非化石能源的發展來說,生物質、地熱量比較小,水電里面只剩雅礱江怒江有些沒開發,水電空間也比較有限。受安全因素考慮,核電建設規模遠低于預期。所以倒推過來,未來非化石能源發展最主要靠風電和光電。
1.2大力提高終端電氣化率
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是衡量電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上文IEA數據可以看出終端需要加大脫碳力度的是工業和交通領域。近年來,交通和工業領域電能替代發展迅速,2019年,我國終端用電占比達到26%,工業、交運部門分別為25%、3%,國家能源局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2019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兩個50%”的重要判斷,即“2050年我國能源清潔化率達到50%和終端電氣化率達到50%”,預計終端電氣化率在2025年提升至32%,2035年、2050年分別增至40%、52%。在工業領域中,把工業鍋爐、工業煤窯爐的用煤改為用電,電能占比將逐步提高到2035年43%,2050年繼續攀升至52%。交通部門是電氣化增長速度最快的部門,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政策推動下我國新能源車將快速發展,推動交通電氣化率從2017年近3%提升到2035年13%,2050年將達到35%。
二、碳達峰、碳中和”對銅消耗的驅動
碳中和的政策路徑是一是電力深度脫碳,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光電,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設施需要的用銅量是傳統能源設施用銅量的數倍;二是提高終端領域電氣化率,工業領域煤改電,交通領域發展新能源車,可以看出這兩大政策路徑均將提升銅消費。
2.1發電端:可再生能源耗銅測算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2020年新能源裝機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7167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4820萬千瓦,風光新增裝機之和約為1.2億千瓦,風電總裝機2.81億千瓦,光伏發電總裝機2.53億千瓦,總書記定下2030年風電光伏累計裝機12億千瓦,而根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達25%要求,行業內據此測算風光水電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合計要達到16億千瓦,上文推測增量主要來自于風光發電,預計屆時風能、太陽能合計要達到15億千萬,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十四五”期間,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一般預計是7000萬千瓦,樂觀預計是9000萬千瓦。“2020北京風能大會”上,400多家風電企業史上首度發起聯合宣言,宣言保證,將年均新增風電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
根據國家銅業協會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系統中的平均用銅量超過傳統發電系統的8~12倍,其中風力發電機組每兆瓦用銅量約為6噸,太陽能光伏發電每兆瓦使用約4噸銅。按照上述對風電、光伏裝機量測算,預計2021-2025年風電耗銅150萬噸,光伏耗銅112萬噸,每年風電+光伏總耗銅量為52.4萬噸,2026-2030年風電耗銅180萬噸,光伏耗銅112萬噸,每年風電+光伏總耗銅量為58.4萬噸,
2.2用電端:工業煤改電耗銅
據統計,工業領域銅需求量約為130萬噸,其中54%用于變壓器和電機,即耗銅70.2萬噸,其余的46%是在非機電設備上。未來工業領域電氣化,煤改電將增加變壓器和電機領域耗銅,當前工業領域電氣化率25%,2035年將達到43%,以此推算工業領域電氣化率將增加18%,機電設備耗銅到2035年將達到121萬噸,每年大約增加3.4萬噸銅消耗量。
2.3用電端:新能源耗銅增加
根據我們在2020年12月《新能車發展對有色金屬需求分析》中測算,新能車耗銅按照插電汽車用銅量大約60kg,純電動汽車用銅量83kg,并假設插電:純電車型比為2:8,在此基礎上,我們測算出新能車耗銅到2025年為47萬噸,同時充電樁耗銅方面,2020年車樁比3.2:1,遠期目標是達到1:1,考慮到2020年車樁比增量,假設車樁比到2025年達到1.5:1,2020-2025年之間車樁比勻速增長,假設單個充電樁耗銅量保持不變,并且家用充電樁:公用直流充電樁:公用交流充電樁比例與2020年保持不變,測算出電樁到2025年耗銅8.7萬噸,整體上新能源車+配套充電樁在2025年耗銅量55.75萬噸。2021-2025年均新能車耗銅為29萬噸。
三、總結
在碳中和目標指引下,中國將重點從電力深度脫碳和提高終端電氣化率兩個方面著手降低碳排放,電力深度脫碳將催生風電、光伏清潔能源的大力發展,而提高終端電氣化率將令工業領域能源消耗煤改電,交通領域新能源車大力發展。據推測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裝機量5000萬千瓦時,帶動銅年均消耗30萬噸,光伏年均裝機量7000萬千瓦時,帶動銅年均消耗22.4萬噸,工業領域煤改電每年新增銅消耗3.4萬噸,新能源車大力發展每年新增銅消耗29萬噸,總體測算在十四五期間,碳中和目標將令中國銅領域每年銅消耗增加85萬噸。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建信期貨)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