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凌晨,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了月度供需報告,報告維持美豆期末庫存不變,上調巴西大豆產量100萬噸至1.34億噸,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50萬噸至4750萬噸,導致全球大豆庫存小幅增加38萬噸至8374萬噸。南美大豆產量上調導致全球大豆庫存小幅增加,報告偏空。
在USDA偏空報告的影響下,國內豆類及油脂油料板塊紛紛下跌,其中豆二主力合約跌幅達3.72%,豆粕主力合約收跌3.08%,報3269元/噸,菜粕主力合約大跌3.64%,收報2803元/噸。而在豆類、粕類品種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品種則表現出了較為抗跌的特性。
USDA報告偏空,豆二大幅下挫
“豆二期貨主要對應進口大豆成本,昨日豆二期貨的下跌和CBOT大豆的走勢預期有關。”金信期貨農產品研究主管傅博介紹說,周三凌晨,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了月度供需報告,報告中沒有對美國大豆平衡表中的出口、壓榨和庫存數據做進一步的調整,南美大豆主產國(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產量還上調了45萬噸,在巴西大豆裝運加快的情況下,CBOT大豆短期繼續上漲的動能不足,周一沖高至1460美分/蒲式耳后,或將再次回撤到1400美分/蒲式耳左右,對應的進口大豆成本將回落,因此豆二期貨也出現回落。
傅博表示,USDA報告上調全球大豆庫存主要的原因是上調了巴西的大豆產量預估100萬噸,雖然巴西降雨拖累收割進度,但是目前還沒有關于巴西大豆產量損失的評估,而且USDA報告通常是基于3月1日以前的調研情況。“另外,目前市場更多聚焦的是巴西的裝運情況,隨著巴西裝運加快,短期內CBOT大豆上漲動能減弱。關于巴西的真實產量,可能要到8、9月份巴西大豆出口的差不多的時候,USDA才會再做調整。”他說。
相比豆二而言,昨日豆一的跌幅則十分有限。不過在豆類期貨普跌的氛圍下,豆一也難以獨善其身。在經過前期的不斷攀升后,近日豆一期價出現了高位回調的行情。
“由于2月末中儲糧進場收購的利好預期在盤面上充分發酵過后,豆一2105合約開始回吐此前升水。從現貨端來看,產區現貨價格雖較期貨抗跌,但亦難以獨善其身,昨日局部地區將收購價格下調了0.02—0.03元/斤至2.83元/斤,部分貿易商停收觀望,且隨著天氣轉暖,新季種植的農資已經開始陸續采購,種植前賣掉陳糧是農戶的習慣,不然儲存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出貨心理也在逐漸增加。”大豆天下網首席分析師劉冰欣說。
劉冰欣表示,從盤面來看,豆一主力2105合約在經歷了多空均大幅減倉的大跌之后,近兩日的交投顯得比較清淡,由于此前基差曾縮窄至-400元/噸附近,交割利潤大增,加上下游出貨較慢,買賣雙方購銷進入僵局,因此持糧主體在盤面交割是更好的選擇,倉單的增加對2105合約形成壓制。但在價格持續回落之后,近期有止跌企穩的跡象。
“目前大豆行情依然穩中趨弱,但由于銷區的庫存消耗殆盡,下游的用豆企業只能被動接受產區價格,經營主體一邊消化庫存,一邊觀望東北和進口豆的價差變化。南北方銷售主體觀點南轅北轍,銷區認為東北產區豆價隨期貨大漲是‘一廂情愿’,如此高的價格對經營商已失去‘誘惑’;而產區貿易商則認為,市場從去年開稱以來至今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接受高價只是時間問題。蛋白廠方面,禹王、金鑼,雙匯等大型加工企業利潤不錯,開始逐漸順價收購,小加工廠隨采隨用,資金都比較緊張。”劉冰欣介紹說。
在劉冰欣看來,高價肯定會抑制一定的需求量,一些用豆企業只能以降低開機率或只給老客戶供貨來維持市場占有率的方式來經營,但市場上的剛需依然存在。目前是買方和賣方的博弈階段,若期貨繼續回落,產區大概率還是會繼續下調價格的,但在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價格上漲、中儲糧收購未明朗,以及預計今年大豆種植面積下滑的預期下,東北大豆價格下行空間或有限。
需求壓力凸顯,豆粕、菜粕聯袂下挫
“蛋白粕雙雙下跌,消息面上可能是受到美國農業部(USDA)供需報告影響。”五礦經易期貨分析師周方影介紹說,報告維持美豆期末庫存不變,上調巴西大豆產量100萬噸至1.34億噸,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50萬噸至4750萬噸,導致全球大豆庫存小幅增加38萬噸至8374萬噸。南美大豆產量上調導致全球大豆庫存小幅增加,報告偏空。
周方影表示,國內雙粕跌幅明顯大于外盤美豆,這主要是因為在豬瘟疫情拖累下,豆粕和菜粕的庫存壓力更大。
“豆粕目前面臨的主要供需矛盾是成本端有支撐,但需求端在走弱。”周方影介紹說,一方面,成本端美豆價格高企,油廠榨利持續虧損。因2020年巴西大豆播種較正常年份延后1個月,2021年巴西大豆出口亦相應推遲,致使美豆出口持續強勢,結轉庫存不斷走低。目前5月進口大豆盤面壓榨利潤虧損約200元/噸,9月進口大豆盤面壓榨利潤虧損約400元/噸,進口大豆成本高企壓縮利潤空間,油廠有挺價意愿;另一方面,春節前后非洲豬瘟疫情有所抬頭,生豬產能恢復不及預期,累及終端消費。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國內母豬存欄于2020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下降的比例約為1%,1月疫情更加嚴重,母豬存欄環比下降的幅度為5%—9%,2月繼續環比回落5%—6%。且目前水產養殖處于淡季,肉禽存欄仍未恢復,亦利空豆粕消費。上周沿海主要油廠豆粕庫存85.14萬噸,環比增加13.73%,同比增加80.61%。節后油廠恢復開機,而終端補庫熱情不高,導致豆粕庫存連續第三周累積,主力基差高位回落至150元/噸附近。
而菜粕方面,供需基本平衡,相對好于豆粕。“截至3月5日當周,兩廣及福建地區菜粕庫存5.38萬噸,環比減少13.23%,同比增加198.9%;進口顆粒菜粕庫存14萬噸,環比增加11.10%,同比減少34.80%;菜粕總庫存19.38萬噸,環比增加3.09%,同比減少2.45%。目前華南區豆粕與菜粕現貨價差約700元/噸,處于同期相對高位,飼料企業傾向于增加菜粕的用量,菜粕需求好于豆粕,主力基差小幅走高至-30元/噸附近。”周方影說,不過目前水產需求仍處于淡季,4月水產投苗啟動前,預計菜粕的需求難有持續性的改善。
“總的來說,現階段美豆成本端支撐依然有效,但受豬瘟疫情拖累,豆粕和菜粕去庫壓力較大。從中長期看,南美大豆出口季節性增加,將逐步擠占美豆市場份額。同時,市場聚焦美豆新作,大豆播種及生長期不確定因素較多,有望為市場帶來豐富交易題材,重點關注5—8月產區天氣情況,國內市場關注豬瘟疫情及水產需求復蘇情況。”周方影說。
油脂品種較為抗跌
在昨日豆類、粕類品種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則表現出了較為抗跌的特性。對此,新湖期貨分析師陳燕杰表示,油脂品種一直以來都是偏強板塊,近期國內商品整體回落,油脂抗跌特性進一步彰顯。
“3—4月國內油脂整體預估供需非常緊張,尤其是豆油。因巴西新作大豆收獲及發運延遲前期兌現,3—4月國內大豆進口及壓榨預計偏低,國內豆油目前超低庫存局面維持,甚至庫存會進一步下降。此外,國內豆油近月超高現貨基差報價,后期期現回歸也將支撐近月盤面。中儲糧剩余豆油收儲份額傳言5月前會入庫,也令近月豆油供需預期更加緊張。因買船較少,國內棕櫚油3月也是降庫存局面。此外,菜油近月同樣有洗船利多傳言。”陳燕杰說。
在周方影看來,昨日油脂板塊表現相對抗跌,主要是受到昨日公布的MPOB供需報告提振。3月10日午后MPOB報告出爐,數據顯示,2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下降1.5%至111萬噸,出口環比下降5.5%至90萬噸,庫存環比下降1.8%至130萬噸,為三個月低點。產量及庫存數據低于此前市場預期,報告偏多,馬來西亞棕櫚油受此提振表現強勢,從而帶動國內油脂市場偏強振蕩。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至今,三大油脂板塊一路上行至近年高位,市場人士表示,這其中既有宏觀及資金面驅動,更是源于板塊自身的基本面因素。
“從宏觀方面來看,國際原油自去年的疫情低點強勁反彈,目前已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原油價格上漲,有利于穩定生物燃料的摻混比例,提高棕櫚油、豆油、菜油等原料的性價比,利多油脂的工業消費。且隨著新冠疫苗接種范圍的擴大,各國經濟正逐步從疫情中走出,油脂消費市場邊際回暖,同時,遠期較為強烈的經濟復蘇或者通脹預期,也為油脂板塊的走強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周方影說。
周方影介紹說,從基本面方面來看,棕櫚油方面,2020年以來馬來西亞棕櫚油一路去庫存,為棕櫚油領漲油脂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2020年至今,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由176萬噸下降至130萬噸,因勞動力短缺及產區降雨過多限制產量增幅,且外圍市場需求亦表現強勢;豆油方面,美豆庫存及庫銷比邊際回落,也有利于全球豆油及其他油脂價格走高。因前期美豆減產及當年中國生豬產能從非洲豬瘟中恢復,2020/2021年度美豆庫存降至325萬噸,庫銷比降至2.61%,均為歷史極低值。從月度公布的平衡表來看,2020年9月至今,美豆期末庫存連續7個月穩中下行,對應的美豆及美豆油價格連續大幅上漲;菜油方面,全球菜油供需繼續收緊,保持著一貫的強勢格局。2020/2021年度全球菜油庫存194萬噸,同比下降37萬噸,降幅達16.02%。
周方影表示,國內三大油脂在需求復蘇及供應偏緊的情況下,庫存維持低位,有利于在內外盤聯動中跟漲。整個2020年,豆油庫存維持在歷史低位水平,2021年至今仍在穩中去庫;棕櫚油因進口利潤長期倒掛,庫存也偏低;菜油作為油脂里長期基本面最好的品種,一直處于供需緊張狀態。
“目前看,油脂板塊仍有繼續向上空間。因馬來西亞棕櫚油仍處于低位去庫存階段,美豆因出口需求較好亦維持強勢格局,整體看成本支撐依然有效。且國內油脂庫存現階段仍偏低,基差維持在高位。”周方影說。
不過,周方影提醒說,遠期棕櫚油庫存增加預期可能限制漲幅及行情的流暢度。高頻數據顯示,3月1—5日馬來棕櫚油產量較2月同期環比增加25.32%,3月可能有累庫的壓力。不過數據后期仍會調整,需要持續追蹤產量及庫存的變化。同時也需要關注3月底公布的美豆播種面積數據。
在陳燕杰看來,油脂品種的持續上行,一部分原因是國內供應不足而需求偏強,另一部分原因是包括棕櫚油、豆油、菜油在內的國際植物油的供給減少。
“國內豆油因收儲等因素導致供應相對不多,但需求卻因飼料用油增加、菜油替代等因素偏好。菜油進口不多、地方收儲等,均令國內油脂持續降庫存。3—4月,進口大豆偏少,同樣是供給問題。可能的收儲因素也還在。”陳燕杰說。
此外,棕櫚油、豆油供給減少有政策性因素。印尼棕櫚油出口稅高、生物需求較剛性、中國對大豆的大量進口及豆油收儲。
“國內近月油脂供需緊張可能持續到4—5月,國際棕櫚油供需預期中長期增加,但明顯的增庫存可能在4月之后。因此,預計國內油脂還會持續高位運行。但現實偏強,而中長期預期偏空,中線交易需謹慎。”陳燕杰說。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