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市迎來“倒春寒”,連盤豆一跌跌不休,期貨“生拉硬拽”,現貨順勢“跌倒”。東北豆農挺價心理“崩潰”,售豆熱情大幅提升;關內豆區失去支撐,部分地區價格“亂了方寸”。上周,國內豆市在預期之中迎來“倒春寒”,連盤豆一主流合約跌跌不休,由3月初創歷史高位的6375點進入下行通道,最低時跌至5623點,至周五晚間收于5712點,僅兩周時間跌幅高達663元/噸。
期貨“生拉硬拽”,現貨市場順勢“跌倒”。隨著備耕期來臨和冰凍融化全面開啟,在期貨“跳水”后,東北豆農之前的挺價心理“崩潰”,售豆熱情大幅提升。市場購銷形勢大轉變,由之前的貿易商進村入戶“找著買”,到現在農戶“找著賣”。由于缺乏需求主體,市場收購依然謹慎,以致行情呈繼續下行趨勢。
東北的情形明顯影響關內豆區,各地有價無市,因失去支撐,部分地區價格已經“亂了方寸”。在國產豆釋放緩慢的情況下,各類進口豆貨源充足,價格也隨國產豆行情出現下調。
銷區豆制品加工替代源增加,經營商持有的國產豆去庫存更加緩慢;各類副食品和蔬菜供應量足價廉,居民和大的食堂可選擇面較廣,豆制品需求量下降。南北產區行情全面進入下行通道,銷區在去庫存遇阻后,短期內補庫情緒較弱,觀望氛圍更加濃厚。預計南北產區4月中旬前均無轉機,現貨市場利空大于利好。建議各類市場主體理性看待期貨動蕩,直面現貨需求較弱的格局。
東北缺乏支撐 跌勢繼續加劇春分當日,東北各地迎來一波大范圍降雨降雪,使“地趴糧”難以正常向轄區收購網點轉移。天晴后,集中售糧令價格進一步受挫。期貨市場持倉量大幅減少,對現貨的拉動效應微弱。
大豆現貨市場流通受阻,銷區在產區價格下跌過程中,一邊積極消化庫存,一邊繼續觀望,以致產區貿易商去庫存難度加大,農戶面臨春耕,需賣豆購置生產資料,價格會有所松動,這在預期之中。
上周,在期貨行情經歷連續兩周大幅下跌后,東北各類持豆主體的情緒難以穩定,面對期貨豆一遠月合約近700元/噸的跌幅,加上玉米價格也持續下行,持豆主體感到豆市“寒潮”來襲。
短短幾天時間,東北各產區豆價紛紛下跌,之前最高時毛糧豆農向貿易商索價5800~5900元/噸,現在僅要5400~5500元/噸,貿易商還要求豆農送到收購網點,且對水分和蛋白含量要求嚴格。
貿易商普通塔選豆報價明顯“亂了方寸”,運輸劣勢區最低報價已經出現5760元/噸;同日,運輸優勢區的海倫、綏化39.5%~40%蛋白含量的普通塔豆也出現5760元/噸的裝車報價。上周,優質高蛋白品種和分離的大粒型品種價格跌幅達到200~260元/噸,裝車報價在5800~5900元/噸之間。
本周,產區收購壓力將進一步凸顯,許多貿易商因資金匱乏會出現停收,而部分正常收購的網點也會施壓價格,同類豆源收購和凈糧裝車報價有繼續下跌100元/噸的可能。39.5%~40%蛋白含量的普通塔豆主流裝車價將在5640~5700元/噸之間,優質類豆源或在5760~5800元/噸之間。經歷本周的下跌過程,進入4月后豆價或表現企穩,但很快將大幅反彈,建議需求主體選擇最佳入市時間進行適量補庫。
下行通道開啟 關內跌勢難避
關內地區超前把價格拉升到歷史高點,現在適逢東北產區下跌,加上低廉的進口豆沖擊市場,關內各地豆市異常清淡,收購商面對現狀,信心銳減;江蘇南部產區率先引領市場,且呈持續下跌態勢;山東、河南也有不少區域停收,市場報價出現松動;安徽部分產區挺價現象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出現失控。預計本周關內的情形很不樂觀,不同質量的豆源均會出現大幅下跌。
本周起,各產區氣溫將大幅升高,一旦達到20度以上,之前存儲的高水分豆源,無一幸免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劣變。此時,銷區市場極不配合。江蘇南通、鹽城、東臺、大豐、淮安、宿遷等地“大乳白”裝車價回落到7600~7640元/噸,“黑臍王”裝車價7200~7300元/噸,“雜花豆”裝車價6800~6840元/噸,部分地區部分品種最大跌幅達400~500元/噸,且外發量較少。部分產區下鄉收購的經紀人之前的存貨,積極向收購網點轉移,收購商在壓力增加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壓價收購。
山東濟寧市魚臺、金鄉、嘉祥等地大多收購網點陸續停收,因壓價收購,許多售豆主體難以接受,收購商外發裝車報價6800元/噸,幾乎沒有商戶接單;菏澤、梁山、汶上等地有價無市,裝車價6800~6900元/噸,外發幾乎停滯。上述豆源與江蘇“雜花豆”質量相差甚遠,且向下游發送的運輸費用高于江蘇上述產區。上周,山東已有部分商戶存儲的豆源裝車報價調至6400~6600元/噸,將對其他質量的商品豆帶來影響。
河南漯河、許昌、周口、新鄉、永城等豆區存儲豆源報價明顯松動,上周末這類豆源裝車報價已出現6400~6500元/噸,上述產區優質類豆源裝車價多在6800~6840元/噸,處于有價無市狀態。
安徽阜陽太和庫存豆難以釋放,現收貨價格進一步下調,裝車價回調至6700元/噸,依然缺乏買主;亳州渦陽主流裝車價已下調至6760~6800元/噸,同樣有價無市;淮北裝車報價6840~6900元/噸,流通停滯;宿州靈璧、泗縣、埇橋區裝車價多在6800~6840元/噸,同樣缺乏買主。
綜合關內市場,受東北產區豆價連續走低影響,現行價差再次拉大。就關內產區而言,魯、豫、皖產區質量和價格均難以與江蘇“雜花豆”相提并論。這種挺價形成的僵持局面繼續推后,距小麥收獲期僅有兩個多月,其壓力凸顯。預計本周起持豆主體價格均會有所松動,而且會隨著時間推移,至4月上旬出現300~400元/噸跌幅的可能性較大。本輪大范圍下跌同樣會波及到各類進口豆,因為在未來豆制品市場需求中,進口豆將占據“半壁江山”,關內豆價格若調整滯后,進口豆更有“喧賓奪主”之勢。
銷區轉化太慢 消耗選擇面廣
銷區市場超前增量采購是因疫情防控帶來恐慌所致,而今年疫情并沒有之前想象中的恐怖。各地復工復學率基本保持正常年份同期水平,按說豆制品需求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國產豆購銷不會這么清淡,但事實證明加工量確實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春季常規類蔬菜集中入市,各類副食品價格大幅下跌,居民及各類大型食堂可選擇范圍較廣,減少了豆制品需求。
二是由于豆制品加工所需的各類原材料價格均大幅上漲,豆制品漲幅較小,更有加工商之間的惡性競爭,豆制品利潤較小,導致加工量少的“小作坊”被迫停產。
三是各類進口豆入市擠占了國產豆市場份額。部分豆制品加工企業提前使用非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而銷區大范圍自去年末就試銷美灣及烏拉圭轉基因大豆。確切地說,市場每流入一車進口豆,就會減少一車國產豆的消耗。
銷區市場經營商的處境與產區相同,之前高價入倉的豆源,在產區出現跌勢后,有加快去庫存的意向,但加工量難以跟上。銷區市場補庫陷入觀望,南北產區國產豆價格出現下跌,進口豆同樣下跌。目前,進口豆流通出現下降,以至于許多到港的進口豆入市受阻。長江流域多個港口加拿大大豆因出貨較慢,價格也明顯下調。
隨著巴西大豆收獲進度加快,3月份裝運量大幅增加,4月中下旬將對國內其他進口豆價產生沖擊,同樣,南北地區國產豆源流通和價格均會受到影響。建議持較多豆源的各類主體理性看待后市,對后期反彈的預期不宜太強,應根據行情變化,適時適量釋放豆源。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糧油市場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