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電池效率極限在24.5%,2019年隆基已可將PERC電池效率提升至24.06%,市場對PERC已經顯現出“效率焦慮”,因此近年對新技術的探討也是越來越火熱,并已有電池企業將停止PERC產能新建,轉而加速新電池技術布局。2020年10家頭部電池企業的PERC產能便已143GW,未來隨著新電池技術的崛起,如PERC在效率和成本端均被顛覆,該些龐大的電池設備資產均存在轉為沉沒成本的風險。而在未來的幾項高效電池技術HJT、IBC和TOPCon中, TOPCon與現有PERC電池產線兼容,具備從現有PERC技術升級為TOPCon的可能性。
眾多環節相似,PERC改造TOPCon成本低
對比PERC與TOPCon的工藝,兩種眾多環節相似,因此在設備端也可存在共用。根據我們調研了解到,目前PERC單GW設備投資在1.2-1.5億元左右,TOPCon投資約2-2.5億元左右,而HJT投資額在4-4.5億元左右,但單GW PERC改造為TOPCon金額約6000-8000萬元左右,主要新增設備為非晶硅沉積的LPCVD/PECVD設備以及鍍膜設備,可實現對PERC的低成本升級至TOPCon。
TOPCon的未來:良率,成本與時間的賽跑
相較于PERC,TOPCon多了2-3道工序,如:硼擴、非晶硅沉積及鍍氧化層膜等,且該兩大工藝均存在較多技術挑戰,因此TOPCon目前在良率端差于PERC。
TOPCon目前整體良率在93-95%之間,而PERC電池良率在97-98%之間,但TOPCon良率仍在繼續爬升。
TOPCon電池的單瓦成本構成主要是硅片、銀漿和折舊,分別占成本比例為62.5%、15.8%、3.7%。目前TOPCon電池非硅成本較PERC高0.05-0.09元/W,成本優勢尚未體現。未來成本降低主要來自于薄片化、銀漿耗量及設備降本。
硅片:目前TOPCon電池所用硅片166尺寸對應在170um左右,182尺寸對應厚度在180um左右,未來薄片化及大尺寸將推動硅片端成本持續下降;
銀漿:單片銀漿用量在150mg左右,銀鋁漿的使用及賤金屬替代,將推動銀漿成本下滑;
折舊:目前TOPCon單GW設備投資額達到2.5億元左右,未來隨著設備效率提升及設備價格下降,折舊成本有望進一步下滑。
產能市占比預測:TOPCon逐漸超越HJT
2020年N型產能約14.5GW,預計2021年起N型產能和市占比同步提升,每年擴產產能超過10GW,到2024年市占比超過25%。 觀察已投產N型技術的企業,布局HJT的新進企業多數為中試線水平,GW級的擴產計劃目前尚未落地,而TOPCon進入者多為垂直一體化企業,預計后續擴產計劃也都為TOPCon預留升級空間,短期來看TOPCon將逐漸超越HJT的產能。
大尺寸化趨勢下,N型產品呈現多樣化。2020 SNEC展會產品N型產品數量占比不到10%,包括晶科、中來、晉能、鈞石等長期布局N型的企業有主推新品,210/182/166等各類尺寸均有展出,其中主流產品均配置了半片技術,主柵數達到9BB水平。
擴張主流:預計2021年底TOPCon和HJT電池合計產能達到20GW
從技術趨勢角度看,N型電池通過TOPCon、HJT、IBC等技術轉換效率仍可待提升,2020年N型產能僅小幅提升至14.5GW,業界整體布局N型產能以試產線為主。 經過2018-2020年業內對N型技術的持續驗證,目前TOPCon、異質結(HJT)產品為現階段N型電池片擴張的主流,兩類技術處于企業大規模量產導入期,預計到2021年底TOPCon和HJT電池合計產能達到20GW,占N型電池產能比重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