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計劃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重點議題之一,粗鋼產量壓減成為左右2021年黑色產業鏈各品種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究竟碳達峰、碳中和對黑色品種,尤其是原料端的焦炭會產生何種影響?本文嘗試追根溯源,對鋼鐵行業碳減排的迫切性及可能的實施方案進行初步探討。
需求
碳減排政策下,粗鋼產量增速可能下滑至零
參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重要一環,我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并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綠色經濟成為我國未來數載發展目標
縱觀歷史,自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制定,到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國際社會團體早在近30年前便通過召開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方式引起全球主要國家對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的關注,并不斷通過法律法規、協議條款等途徑加強各國政府間的國際合作。2016年4月,我國國務院特使在《巴黎協定》上簽字,并于同年9月3日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加入《巴黎協定》,成為其締約方之一。
放眼全球,鋼鐵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7GtCO2e,排放占比達32.2%,大幅高于其他行業的排放水平。我國作為鋼鐵生產大國,千禧年來粗鋼產量不斷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隨之增長,并于2005年超過美國。對比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減排歷程,歐盟、美國及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分別出現在1979年、2007年和2008年。早期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存在著較高相關性,重污染行業往往對經濟的短期推動有著顯著效果,而隨著排放治理投入的增加及國家政策層面的干預,經濟發展與碳排放相關性逐步降低。當前,我國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及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多重身份賦予了其更加迫切的責任與義務,于情于理我國都將加大碳減排工作的力度,綠色經濟成為未來數載的發展目標。
低碳轉型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
2020年9月,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重申,2021年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隨后,工信部表示,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應率先做出表率,從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堅決壓縮鋼鐵產量四個方面促進行業產量壓減,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至此,鋼鐵行業碳減排計劃初見端倪。
依照國內各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占比,黑色產業鏈占總排放量的近20%。其中,鋼材冶煉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鋼鐵產能常年穩居全國第一的河北也因此位列碳排放總量之首,三甲其余省份——山東和江蘇,也均為粗鋼產量大省。因而,“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勢必成為碳減排的重要抓手。
回顧2016—2018年,鋼鐵行業通過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1.5億噸,取締地條鋼1.4億噸,整體超額并提前完成任務。之后,行業景氣度明顯上升,鋼廠利潤大幅好轉,為行業技術革新及提質發展鋪平道路,鋼鐵行業“第二輪”供給側改革箭在弦上。
年內大概率出臺粗鋼產量壓減政策措施
對黑色產業鏈進行元素溯源可知,其碳元素主要來源于焦炭內部的固體碳,而產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產生于高爐煉鐵及轉爐煉鋼過程,也有少部分產生于燒結過程中碳酸鈣與二氧化硅的復合反應。高爐工藝、轉爐工藝及燒結工藝為黑色產業鏈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來源,電爐工藝的占比則微乎其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焦化反應生成的焦炭雖然是碳元素的根源,但焦煤碳化變焦的過程中,碳元素并不會隨著高溫干餾而釋放至環境中,故焦爐工藝碳排放占比也相對較低。
上市鋼廠公開的長流程各工序二氧化碳排放情況亦能驗證以上觀點。高爐煉鐵中焦炭作為還原劑,被充分消耗于對鐵元素的還原,進而產生大量的氣體二氧化碳。高爐工序在長流程煉鋼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超過七成。因而,限制高爐即扼住了碳減排的咽喉。
上一輪鋼鐵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促使產能結構得到優化,近年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也在不斷推進。因此,在工信部提出的四條路徑中,粗鋼產量壓減最有可能成為2021年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出的第一步。
具體來看,鋼鐵產量重鎮唐山在春節之后,因重污染天氣來襲啟動二級應急響應,短短半個月內,又連續發布多份文件加嚴生產管控,并制定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月方案,力爭年內完成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退后十”的目標。
隨著2021年全國兩會的召開,河北全省環保限產力度再度升級,唐山二級預警執行一級響應,當地績效評級D級鋼廠所屬高爐全部燜爐,涉及9家鋼廠合計高爐30余座,占唐山日均產量的20%左右。而上周末,生態環境部暗訪唐山,對唐山東華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市春興特種鋼有限公司和唐山金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4家違規生產鋼廠實施行政處罰,暫扣排污許可證并停止生產。隨后,唐山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落實緊急部署會議,重申減排目標,當地高爐限產繼續加碼,部分鋼廠全部高爐實施燜爐。
目前,政策的嚴格性得以持續,唐山高爐開工率斷崖式下跌,整體開工水平降至近年谷底。另外,受制于3月整體減排45%的政策預期,高爐開工回升時點成為不確定因素,唐山作為鋼鐵行業的風向標,傳遞出中央對控制粗鋼產量的決心。
2020年,國內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同比增長5.2%。若2021年粗鋼產量不壓減,則產量可達11億噸,同比增速為3.3%;若2021年粗鋼產量實現壓減目標,即前文探討的較大概率事件,則10.65億噸的產量就是上限,焦炭需求將大幅收縮,需求增量幾乎為零。因此,粗鋼產量壓減將長期壓制焦炭需求,對價格的打壓力度只增不減。
供應
置換悉數完成,焦炭新增產量或超2000萬噸
2020年以來,焦化產能壓減屢次成為市場熱點,年末的集中退出更是將焦炭價格推向歷史高位。如今,產能淘汰基本達成目標,新建產能陸續進入投產周期,焦炭供應將由此前的緊張逐步轉向寬松。
利潤豐厚刺激焦化廠開工積極性
2020年四季度以來,焦炭現貨價格歷經了15輪提漲,累計漲價1000元/噸,焦化利潤創下供給側改革以來的新高。豐厚的利潤刺激焦化廠開工積極性高漲,2020年四季度全國焦爐整體開工率維持在近年峰值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1—2月,全國焦炭產量為7911萬噸,累計同比增長10.3%,同期產量創下近年最高紀錄,由焦炭產能集中淘汰產生的供應缺口得到快速回補,焦炭供應回升至較高區間。
置換產能投產推升焦炭供應能力
工信部早在2017年2月就發布了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國務院及地方政府歷年來多以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及秋冬季限產為主要實施手段,進行落后產能的生產限制與出清關停,初期效果甚微。
時至2020年,山東率先做出表率,通過“以煤定產”集中壓減省內焦化產能超三成,華東地區焦爐開工率應聲下滑。而后,山西、河北、河南等焦化產能大省也于四季度陸續淘汰本省4.3米焦爐,當地焦爐開工率逐步走低。至此,焦化落后產能的淘汰基本趕上“十三五”的末班車,完成既定任務。
河北、山西兩省部分焦爐因前期負有采暖季保供暖任務,退出時間延遲至3月底,其涉及14家焦化廠合計1019萬噸產能。據機構的調研,邯鄲焦化廠已順利停止進煤,并實現關爐停產,其余焦化廠料將分批陸續實現退出。部分落后產能的壓減雖短暫擾動供應節奏,但難改焦化行業置換產能的擴張態勢。
2021年,山西臨汾、呂梁等傳統焦炭產區新增產能將貫穿一二季度,當地多依靠建設焦化園區實現新建產能的集中化與優質產能的大型化。同時,河北及西北地區也有部分置換產能將建成投產。僅2021年上半年,合計投產的焦化產能近4500萬噸。
全年來看,2021年置換產能投產集中于上半年和12月。考慮到兩個月左右的烘爐出焦周期及1—2個月的出焦滿產周期,二季度將是產能釋放的高峰。另外,利潤豐厚或縮短滿產周期,實現產量提前釋放,故焦炭全年供應將逐步寬松。
2020年,全國焦炭產量為4.71億噸,幾乎與2019年持平,單月產量增速呈現前低后高趨勢。展望2021年,隨著焦化置換產能投產至滿產,全年焦炭產量有望增長1800萬—2000萬噸,產量增速在3.8%—4.2%,優質產能將提升焦炭供應的彈性及能力。
結論
供需結構改變,年內焦價看低至1700元/噸
碳達峰、碳中和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議題,粗鋼產量壓減將成為2021年鋼鐵行業減排的重要途徑,焦炭需求預計受此影響而大幅回落。與之相對,焦炭落后產能淘汰即將告一段落,優質產能進入投產、增產周期,市場供應能力逐步提升。全年來看,焦炭供需結構將由緊平衡轉向寬松。
庫存的增長亦能驗證以上觀點。焦炭庫存在歷經了近1年的消化之后,拐點已然顯現。下游方面,春節以后鋼廠庫存快速攀升,不到一個月時間增庫近80萬噸,原料備庫水平已超出合理區間,而后續終端需求啟動力度尚未可知,鋼廠焦炭能否進入季節性去庫周期需要觀察。上游方面,提降周期下廠內發運不暢,焦化廠庫存也呈累積態勢。
回顧2012年以來的焦炭價格走勢,全行業利潤低迷迫使焦炭主力合約于2015年年末創下606.5元/噸的歷史低點,而受益于產能淘汰,2021年年初焦炭價格創下近3000元/噸的歷史高點。目前,價格水平依然處于近10年75%分位之上,絕對價格下方仍有較大空間。
通過數據測算,2021年,焦炭產量將增加至4.89億噸,而消費量與2020年基本持平,全年供應過剩約1677萬噸,全面扭轉了2020年供需緊平衡格局,回歸至2018年前后的水平,焦炭價格也預計下行至1700元/噸。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