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油市場充斥著各種突發事態,令油價走勢陷入紊亂無序的節奏。先是歐洲疫情反復令需求急轉直下,然后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引發曇花一現的反彈,最后OPEC+投出適度增產的重磅炸彈,形成了當前震蕩而暫無方向的中短期局面。
疫情反復需求骨感
國際格局方面,中美高層戰略溝通顯然存在嚴重分歧,短期內難以就貿易等問題達成一致,對資本與金融市場情緒構成不安定因素。
人類抗疫方面,世衛組織尚不確定注射阿斯利康疫苗是否會導致血栓等不良反應,但這無疑為接種計劃增添了困難。同時,歐洲變異毒株引發新一輪傳播,感染人數增多,防疫封鎖延續,引發對經濟和需求的擔憂。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發展中國家的原油需求增長將抵消發達國家需求的放緩,隨著疫苗接種帶來更強勁的經濟復蘇,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增加。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煉油廠對原油的煉化能力將重新增長,預計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將反彈550萬桶/日,但直到2023年之前都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運河堵塞戲劇事件
就在大家期待Brent原油跌破60美元之時,一艘超大型集裝箱貨輪在通過蘇伊士運河時不慎擱淺,造成主航道雙向嚴重堵塞的事故,產生了一個短暫的戲劇性影響。隨著事件持續發酵,疏通進程慢于預期引發原油市場炒作情緒。
蘇伊士運河位于亞、歐、非三洲交界,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約12%的全球貿易經由此處。然而,在全球海運原油貿易中,通過蘇伊士運河的體量占比僅有5.5%,其低位遠不及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根據咨詢公司Kpler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海運原油總量平均為3920萬桶/日,其中約174萬桶/日的原油運輸經過蘇伊士運河,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原因是,蘇伊士運河承載能力有限,排水量高達30-50萬噸的巨型油輪VLCC無法通行,也就是說石油航運的主力船隊都不經過這里。退一萬步,即使蘇伊士運河阻塞更長時間,也難以造成原油供應緊缺。后來蘇伊士運河順利恢復通航,此事對原油供需造成的影響可能被證明微不足道。
OPEC+增產保持克制
OPEC+會議靴子落地,結果為有克制的增產。會議決定從5月開始,OPEC+將采取謹慎保守的漸進式增產,直到有顯著跡象表明原油需求強勁復蘇,不會冒然讓市場面對供應放量的風險。
4月初OPEC+會議上各成員國一致通過,在2021年5-7月調整原油產量水平,同時繼續遵守2020年12月會議商定的機制,每月舉行OPEC+聯合部長級會議(JMMC),以評估市場狀況并決定下個月的產量水平。會議紀要沒有公布供應調整后的具體數量,據市場傳聞透露,OPEC及其盟友決定在5月、6月和7月逐次增加原油產量35萬桶/日、35萬桶/日和44.1萬桶/日。與此同時,沙特將在5月、6月和7月分別減少25萬桶/日、35萬桶/日和4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數量。
如我們從前分析,OPEC+溫和地漸進式增產是一個理性的選擇。隨著疫苗有序接種和夏季出行高峰到來,預計成品油消費將持續發力,在這段時期供應大體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算今年晚些時候,OECD原油庫存將回歸2019年疫情發生前的正常水平。此時OPEC+不急于開閘放油,則守得云開見月明;倘若在最為不利的時候大幅增產,近一年以來的努力或將功虧一簣。
長遠大勢可期,短線節奏無序
近期的市場形勢如同我此前所說,前景向好是可以期待的,但通往結果的路徑充滿了變數。對于原油市場而言,歷史上向來不乏突發性事件,以及對消息的敏感反應。交易中應該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跟風盲從,永遠著眼于市場的基本形勢。
數月以來,國際原油遵循這樣一個上漲模式:油價基于預期大幅拉升后,等待提前反映的利好兌現,短期不排除對上漲過速進行修正,長期走勢保持多頭形態。推敲其中的邏輯不難發現,包括本輪油價回調在內,市場主要矛盾是現實不及預期的落差。
整體上,原油供應端維持收緊狀態,與需求端緩慢復蘇相匹配。原油市場比較尷尬的現狀是,關于供應和需求變化的預期大致全都被擺在桌面上,牛市飆漲行情已經踩下剎車,但此時看空油價同樣是相當危險的。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投期貨)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