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望擺脫對進口的依賴
我國玉米市場整體供應短缺,需要進口來補充,而玉米作為主糧之一,只有做到自給自足,將庫存消費比提高到正常水平,才能保證國內糧食安全。考慮到目前的中美關系以及國內對玉米、大豆的進口依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國發展轉基因作物刻不容緩。
2021年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農業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育種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的現代生物技術。同時,轉基因食品是有史以來評價最透徹、管理最嚴格的食品。我國對轉基因的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研究上堅持自主創新、推廣應用上確保安全、管理上嚴格監管。
國內對轉基因玉米的態度,可以從中央一號文件中略知一二。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2008年提出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2010年都提出要加快推進轉基因科技重大專項,培育新品種產業化,2012年強調要進一步實施重大專項,2015年要求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2016年開始提出慎重推廣轉基因,直至今年,最新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打贏種業翻身仗。
目前,玉米市場的突出矛盾是:國內年度庫存消費比已降至4.29%,是近10來年的最低值,庫存不足以維持國內1個月的消費,整體短缺需要依靠進口來補充。2020/2021年度我國進口玉米政策有所放開,進口量達到2500萬噸,而玉米作為主糧之一,只有做到自給自足,將庫存消費比提高到正常水平,才能保證國內糧食安全。
我國農作物生產與國外仍然存在差距。其中,大豆、玉米單產只有美國的60%。考慮到國內耕地緊張,僅靠雜交等傳統育種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只有依靠轉基因技術才能更好地保證糧食供應。然而,國內轉基因農作物發展起步較晚。縱觀國際上轉基因玉米的發展,1988年轉基因玉米成功實現原生質體轉化,1995年開始商業化——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在美國推廣應用,1996—2016年全球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達到6億公頃,美國轉基因玉米占比更是超過90%。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累計超過400億畝,涉及29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農產品。
我國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24日原國家科委正式頒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此后,1996年7月頒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我國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整體較國外有所滯后。2019年國內轉基因推廣品種僅有抗蟲棉和抗病番木瓜,種植面積僅320萬公頃。2020年我國轉基因商業化進程才開始加速,先后有4個國產玉米品種和3個大豆品種獲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國內轉基因種子商業化落地勢在必行。不過,轉基因玉米品種的審定、生產、經營、加工還需獲得相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行政許可,目前具體辦法尚在制定中。
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發展意義重大。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我國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呈重發態勢。轉基因玉米如大北農的玉米性狀產品DBN950與DBN9936疊加形成的第一代玉米升級產品,其抗蟲機制增強,抗蟲譜更廣,更加適合在草地貪夜蛾高發區域種植,既可以節省蟲害的防治成本,又可以提高玉米單產。一旦國內轉基因玉米走向商業化,玉米產量必然大幅抬升。如果我國轉基因玉米的推廣以及單產水平能夠追趕上美國,大概90%的播種面積是轉基因玉米,按照40%的增產幅度來計算,那么國內玉米整體產量可以增加36%,即7000萬噸,基本上滿足國內需求。
不過,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推廣除了政策和科技上的壁壘,還存在著民眾認知不足的阻礙。一部分人認為轉基因食物危害人體健康。隨手百度一下就會發現網上有許多對轉基因食品的評價,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蟲子吃了會死,人吃了怎么會沒事?轉基因違背了自然規律等。其實,轉基因食品就是使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優良性狀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改變了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價值、品質等方面與自然發展方向不同。轉基因可以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增強抗蟲害和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耐貯性、縮短生長周期、擺脫季節性供應限制等好處,但并不是轉基因不會造成壞的影響,故國家在轉基因作物的審批和進口上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只要是正規渠道、國家批準的轉基因產品,都可以放心食用。只有讓群眾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推廣轉基因食品。
目前,國內規定轉基因玉米只能用于飼料和榨油,食用玉米并不能使用轉基因品種。食用占玉米總消費的比重較小,只有8.7%,轉基因玉米的適用范圍對應著國內玉米的主要消費領域。按照國內轉基因的發展進度,以國產轉基因水稻品種華恢1號和Bt汕優63為例,其研發工作從1995年就開始了,直到2009年才頒發安全證書,但獲得安全證書不等于可以商業種植,即便到2021年,已經27年了,轉基因水稻仍未能商業種植。照這個速度,2020年獲得了農業轉基因安全證書的4個玉米品種,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考慮到目前的中美關系以及國內對玉米、大豆的進口依賴,我國轉基因發展刻不容緩,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國家或會縮短玉米、大豆轉基因作物的上市進度。相較水稻,玉米估計不需要等待太久。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及轉基因,對于未來國內玉米供應有著很強的目的性,疊加2021年的擴種進度,國內玉米供應缺口或被填補,未來有望擺脫對進口的依賴。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