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部分國際棉商、大中型棉花進口企業統計,5月中下旬以來青島、張家港、上海等中國各主港棉花庫存總量的繼續小幅攀升(保稅棉+非保稅棉),但呈現“保稅棉入庫增長大于進關棉、保稅棉出庫”的現象,其中4/5月份2020/21、2019/20年度印度棉到港、入庫量增長比較明顯,美棉、巴西棉、西非棉等抵港量保持相對平穩。
一些涉棉企業估算,截止5月底中國港口棉花庫存總量或已達到57-58萬噸(4月底約50-52萬噸),其中黃島及膠州灣地區港口保稅+非保稅棉庫存約33-35萬噸,占全國港口外棉庫存總量的57%以上。美棉、巴西棉、印度棉仍是牢牢占據前三甲,但5月份以來印度棉保稅+非保稅的數量與巴西棉、美棉的差距較3/4月份持續收窄。
中國主港外棉庫存不斷增加、倉庫“爆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3-6月份按慣例是美棉、巴西棉、印度棉、澳棉等出口集中裝運期,而受2020/21年度新冠疫情難平、海運費飛漲及艙位難求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美棉、巴西棉等裝船、發運期向后推遲至2021年二季度、三季度;
二是自3月中旬以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疫情再次爆發并失控,部分港口暫停運營或關閉,出口商、國際棉商等紛紛向中國、越南等疫情控制較好的國家轉港,導致中國到港量、入庫量明顯超過預期;
三是1%關稅棉花進口配額嚴重不足,70萬噸滑準關稅進口配額下達期不確定及全球疫情襲擾、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等多因素使棉紡織企業謹慎提前“透支”滑準稅配額,因此近期清關棉點價成交相對活躍,而保稅、船貨交易則比較冷清,隨著ICE主力合約再破82美分/磅、80美分/磅,紡企、貿易商很可能錯過入市機會;
四是雖然ICE主力合約連破88美分/磅、85美分/磅、82美分/磅,但大部分國際棉商、貿易企業外棉基差保持穩定甚至有所上調,期現回落不同步,引發采購商觀望、等待情緒升溫。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棉花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