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節休市期間,海外商品市場交易依舊。盡管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商品走勢,依然保持著強勁的上漲勢頭,但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多呈回調態勢,特別是芝加哥期貨市場交易的美國大豆,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大幅下跌。截止周二(10月4日)收盤,美豆主力期貨合約,經過三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價格從節前收盤的1283.25美分/蒲式耳,回調至1235.25美分/蒲式耳,跌幅超過4%。經過這三個交易日的下跌,美豆期貨價格已經收得9個半月新低。美豆大跌,是不是大宗商品回調的征兆呢?
從外圍商品走勢來看,或許還不能斷然下這樣的結論,因為就在這3個交易日中,國際原油價格連續上漲大幅上漲;有色金屬大幅反彈;前期走勢相對疲軟的國際金價,也錄得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就連農產品中的棉花,又突破了1美元/磅大關。盡管美聯儲逐步退出資產購買計劃以及加息預期增強,但是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大宗商品上漲的動能,似乎還沒有完全衰竭。由此來看,當前美豆價格大幅下跌,或許還是出自于自身基本面。
10月4日,美國農業部(USDA)公布了上周出口檢驗量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當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844488噸,符合此前分析師預估的40-90萬噸區間,前一周修正為485469噸,初值為440742噸。當周,對中國內地大豆出口檢驗量為354634萬噸,占出口檢驗總量的42%。從這組數據來看,美豆的銷售數據也還算不錯差,更何況自之前的高企的運費,在上周已經出現緩解,自9月29日以來,國際糧船海運費價格均呈下降趨勢,對于糧食貿易來說,似乎也能算是一個利好消息。
周度銷售數據符合市場預期,但庫存高企的事實也不得不需要面對。上周四(9月3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庫存數據顯示,截止9月1日當季,大豆庫存為2.56179億蒲式耳,遠高市場預期。而在周五公布的壓榨報告中,又低于市場預期。疊加新大豆收獲在即,高企的庫存似乎是壓制美豆上漲的因素。
商品價格漲跌,供求關系是主要因素,對于更為依賴出口的美豆更是如此。海關數據顯示,中國8月共計進口大豆949萬噸,略低于上年同期的960萬噸。中國8月巴西大豆進口量為904萬噸,高于上年同期的815萬噸,同比增加10.9%,刷新歷年同期最高紀錄。而同期中國進口美國大豆數量則大幅下降至17,575噸,較上年同期的166,370噸下降89.4%,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最低。
一方面庫存高企,壓榨數據低于預期,另一方面新大豆又將上市,出口憂慮不減。在這樣的基本面狀況之下,美豆連續三個交易日大幅下跌,或也在情理之中。與大宗商品整體走勢,或許關系并不大。你的看法呢?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