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光伏行業供應鏈中斷正使得各大市場的許多太陽能項目推遲或無法運行。挪威商業情報公司Rystad Energy的最新報告表明,組件和運輸成本不斷上漲可能導致明年全球計劃的太陽能發電容量中的56%被推遲或取消。
韓國似乎也不例外,雖然它有強大的國內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可以依靠,并且業界最近已加大力度提高生產能力。
韓國首爾非政府組織“氣候解決方案”(Solutions for Our Climate)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總監Kyungrak Kwon告訴《光伏》雜志:“目前,韓國沒有太陽能電池板價格的官方指數。但是,我們通過行業訪談了解到,在過去的六個月內,電池板價格已從10%上升到15%,即從每瓦340韓元上漲到400韓元(0.289-0.339美元)。”
他還透露道,這一價格上漲尤其會影響在過去六個月內加入韓國可再生能源證書(REC)計劃的中小規模太陽能項目。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開發商參與韓國能源署組織的太陽能發電競價市場,則必須在六個月內完成安裝。如果在這一期限內組件價格上漲,由于標價已經確認,則會發生虧損。”
在根據REC計劃展開的最新招標活動中,該署以每千瓦時136.128韓元(0.115美元)的最終平均價格分配了2 GW光伏發電量。Kwon補充道:“我們很難知道韓國到底有多少項目因供應鏈中斷而停止。但是,目前韓國每季度供應約1-1.2 GW的太陽能發電量,其中80%是[發電量]不到1 MW的中小規模項目,我們預計這類項目受影響最大。”
他還解釋說,韓國制造商目前預計供應鏈中斷將至少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度。他認為,如果中國目前電力和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組件價格可能在兩年內都會居高不下。
當被問及韓國光伏產業是否有能力通過增加產能來打破供應瓶頸時,Kwon表示,韓國第一大太陽能企業韓華解決方案(Hanwha Solutions)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會議上宣布,考慮到今年下半年減產的情況,公司將內部組件銷售目標從9 GW降為8 GW,雖然其總產能可達10 GW。Kwon強調:“這可以理解為反映了最近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早在兩個月前,韓華解決方案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向Jinchoen工廠投資1萬億韓元(8.49億美元),用于擴大n型光伏組件的產能,但我認為這不是應對最近供應瓶頸問題的戰略。”
截至2020年12月底,韓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15.6 GW。2020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4.1 GW左右。
目前,韓國計劃到2030年安裝30.8 GW的太陽能。
來源:pv-magazine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pv-magazine)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