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緣政治局勢較為緊張,原油價格大幅走高的同時,也帶動植物油市場同步走強。除此之外,南美天氣、馬來勞工荒,印尼出口政策輪番上陣,一時之間利多扎堆出現,油脂雖然集體上漲,但各有各的漲法,走勢出現分化。
印尼、馬來政策利多
近期印尼出臺一系列政策,來平抑其本土高漲的植物油價格。先是要求植物油出口商在出口之前需要獲得貿易部發放的出口許可證,還需提供六個月內的出口及國內銷售計劃。因印尼是全球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與出口國,因而這一政策出臺之后,被市場立刻解讀為印尼將限制棕櫚油出口,雖然印尼強調新政策旨在加強出口有序性,確保國內供應安全,并不會對出口造成影響,但市場選擇無視。而后宣布自1月27日印尼將實施一項名為“國內市場義務”(DMO)的新規定,要求所有植物油出口商將計劃出口植物油的20%在國內銷售。此項政策的實施無疑為出口量設置了一定的障礙,或將影響全球棕櫚油的供應。在這接連的政策利好下,馬盤棕櫚油直上云霄,不斷刷新歷史高點。
因食用油價格隨國際市場走高,較上年同期上漲約40%,印尼政府為平抑價格,才出臺這一系列政策,近期印尼甚至規定了面向家庭的食用油售價為每升1.4萬印尼盾,同時還將拿出7.5萬億印尼盾補貼食用油,而此次出口政策的調整也是便于政府更好的監測出口,控制本土植物油價格。
除了出口政策的調整,印尼能源部計劃于2月份開始對含有40%生物柴油的混合汽車燃料(B40)實施道路測試,測試大約需要經過五個月,完成之后再決定何時實施B40計劃。
目前印尼實施的是B30,即棕櫚油強制摻混量為30%,這也是目前全球生物燃料中使用棕櫚油濃度最高的指令之一。據印尼棕櫚油協會統計,2021年,生物柴油約占印尼國內棕櫚油消費量的38%,棕櫚油作為印尼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因環保問題屢遭詬病,歐盟更是決定在2030年停止在生物燃料中摻混棕櫚油,為“產業自救”,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求在其本土擴大棕櫚油的消費,不斷提高摻混比例。如若印尼B40測試結果滿意,預計將很快推行實施,而馬來西亞B20計劃原定于2020年1月推出,但因疫情因素被數次推遲,目前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在全國境內強制執行,屆時棕櫚油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馬來西亞自去年9月宣布引進外勞之后,受疫情的影響,該項計劃推進緩慢,但最近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部長表示印尼同意提供1萬名種植園工人,或有助于緩解供應緊張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的交易邏輯以供應端偏緊以及原油走勢為主,但潛在的利空因素或將成為接下來的風險點,根據三家馬來西亞船運機構數據顯示,1月前25日馬棕油出口環比下降約三分之一,但馬棕油產量降幅遠不及出口降幅,月底庫存或將回升。此外,因棕櫚油價格不斷上漲,可能導致印度轉向進口豆油和葵花油,在印度,2月份船期毛棕櫚油的CIF報價約為每噸1410美元,而毛豆油為1450美元/噸,毛葵花油為1420美元/噸,一年前毛棕櫚油和豆油的價差超過每噸100美元,但目前豆棕油的價差已經大大縮小,相對而言,進口商青睞性價比更高的豆油和葵花油。
在近期政策利好的推動下,這些利空因素被市場選擇性無視,但消費減少還是會反作用于價格上漲,因而棕櫚油上行動力或將減弱。
南美天氣題材繼續關注
南美天氣題材還在市場上繼續交易,令CBOT大豆走勢偏強。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在報告中稱,最近幾周阿根廷的降雨給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西北部西北部帶來了超過200毫米的降水,少數地區甚至在五天內就獲得了整個夏季的降雨量,但南部地區則雨水較少,圣達菲和科爾多瓦的旱情有所緩解,但還不足以緩解旱情。
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稱,巴西2021/22年度大豆收割工作已經開展三周,截至1月22日,全國大豆收獲進度達到5.5%,高于上年同期的0.9%,其中馬托格羅索的大豆收獲進度達到15.6%。
2月份將是南美大豆關鍵生長期,市場還將密切關注天氣,受此影響,CBOT大豆支撐仍然較強,豆油價格也不易大跌。
盡管今年春節備貨火熱程度不如往年,但近幾周由于大豆陸續到港,油廠開機率有所回升,而豆油庫存僅小幅回升,且后續受疫情、冬奧會,節日停機等因素的影響,節后豆油供應仍有可能偏緊。與此同時,豆棕價差繼續倒掛,而棕櫚油在冬季消費本就處于淡季,價格倒掛令豆油的性價比更加突出,從基本面角度來看,豆油要強于棕櫚油,投資者也可適當考慮擇機多豆油空棕油套利。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華安期貨)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