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受外圍市場影響,國內油脂全線補漲,豆棕再次突破萬元大關,高位之下,受消息面影響,盤面波動加劇。隨USDA和MPOB月報雙雙落地,多頭借機兌現利潤避險;盡管市場對兩報反響有限,但同時也釋放了一個信號,無論是豆類還是棕櫚油,供應端仍未走出困局,偏緊局面還將支撐中期價格偏強運行。
多重利好未完待續,南美產量仍有下調空間
美農報告對南美大豆產量調幅不及預期,巴西CONAB月報將2021/2022年大豆產量大幅下調至1.25億噸,位于市場預期下沿,給了多頭追漲信心;加之目前天氣炒作窗口還將持續,產區情況未見改觀,巴西未來一周降雨偏少,阿根廷未來兩周又將迎來一輪干燥天氣,南美減產幅度或繼續擴大。
馬棕復產緩慢,上半年庫存重建不太樂觀
根據周四MPOB發布的1月供需數據,馬來毛棕櫚油產量降13.54%至125萬噸,出口降18.67%至116萬噸,期末庫存降3.85%至155萬噸;產量和出口降幅均較12月有所擴大,但出口走弱情況好于市場預期,導致1月繼續降庫,并未如前期設想的持平或略增。且CGS-CIMB預估,因復產情況慢于預期,2月還將延續減產去庫。盡管近來馬來政府宣布即將全面開放邊境,利于加快外勞引入進程,但鑒于馬來種植園勞工缺口較大,且為應對強迫勞動的指控,生產商招聘負擔加重,勞工改善道阻且長。依據季節性規律,3月之后,馬來產量將有所企穩,但高產季前產量增幅有限;且另一主要出口國印尼限制對外出口,國際進口重心還將向馬來偏移,預計累庫結點要等到7月。
多國政策治標不治本,棕櫚油難降溫
供應端有印尼出臺新規限制出口。1月20日,印尼政府稱考慮對棕櫚油出口進行為期6個月的限制,并增加食用油價格補貼,要求出口商需獲得出口許可證才能出口,且需申報國內市場供應數量。此外,為保供穩價,對國內價格實行市場統一價,價差補貼來自棕櫚油出口關稅。1月27日,印尼政府實施DMO(國內市場義務)新規定,國內所有棕櫚油生產商承擔20%的強制性國內銷售義務;2月9日宣布自2月15日起所有棕櫚油產品必須遵守該義務,加之印尼2022年還計劃增加生物柴油生產,對外出口面臨收緊。
需求端有印度為壓制通脹對食用油庫存設限以防止過度囤貨,但該政策并未起到有效反饋,反而引發更高采購量預期,導致植物油價格不降反升;短期來看,印度能使用的有效降溫手段比較有限。
從印度庫存水平來看,截止2021年年底,植物油總庫存為172萬噸,處于近五年最低水平,低庫存格局疊加價格居高不下,另疊加齋月將提前備貨,印度仍有囤積需求。從進口結構上看,油脂替代效應明顯,自11月以來,棕櫚油進口量不到印度植物油進口量的50%(通常在60%左右),比價優勢喪失;根據1月進口預測數據,1月印度植物油進口量預計將環比增約6%至130萬噸;棕櫚油進口量估計約為54萬噸(毛棕櫚油37萬噸,精煉12.5萬噸),毛豆油預計環比增7%至42萬噸,毛葵油激增29%至33萬噸。棕櫚油的高價也在逐漸向豆葵傳導,相比之下,目前印度進口精煉棕櫚油的成本最低,若印尼對外出口萎縮,印度可能被迫加大對馬來精煉棕櫚油的進口,增加其挺價底氣。
國內又現拋儲傳聞,高基差低庫存難修復
近期關于豆油的拋儲消息對盤面有所壓制,據悉,該措施僅為正常輪換并非單向拋儲,對整體供應影響不大,只是供應前移。2月大豆到港偏緊,目前部分地區缺豆嚴重,油粕基差齊高且區域分化嚴重。國內棕櫚油進口利潤多數情況倒掛,買船嚴重匱乏,棕櫚油逆季節性去庫至35萬噸,高基差已是常態;據統計,1—2月廣東地區預計到港36萬噸左右棕櫚油,可緩解燃眉之急,年后暫時未見買船。菜油拋儲行為還在持續,對國內菜油供應偏緊局面有所緩解,導致三大油脂中菜油走勢偏弱。
綜上,在棕櫚油核心矛盾無法解決、豆系也面臨減產危機的情況下,預計上半油脂還將延續偏強走勢,在2205合約實現轉勢概率不大。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捎糜诖_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州期貨)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