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天齊鋰業發布公告,根據戰略發展需要,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齊創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齊創鋰”或“甲方”)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衛藍”或“乙方”)于2022年5月20日簽署完成了《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天齊衛藍固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鄒崴,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專用材料銷售、研發;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以共同從事預鋰化負極材料及回收、金屬鋰負極及鋰基合金(復合)負極材料、預鋰化試劑(原材料)及預鋰化制造設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相關業務。
天齊創鋰和北京衛藍已按照《協議》約定,于近日完成了合資公司的注冊登記。
在工商登記申請階段,甲乙雙方各代持員工持股平臺7.5%的股權,并分別計入雙方各自原有的股份,即在工商登記結構中,天齊創鋰持股58.5%,北京衛藍持股41.5%,但合資公司的實際股權結構仍以原《協議》為準。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批電動汽車正式投放市場,同年與電池回收相關的企業注冊量首次突破200家;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業內認為動力電池即將迎來真正的退役潮,2021年與電池回收相關的企業注冊量直接飆升至2.4萬家。
受益于行業廣闊的前景,各路資本紛紛涌入這個賽道。今年5月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宣布布局動力電池回收;6月底贛鋒鋰業與蜂巢能源達成合作,雙方將在鋰資源布局、電池回收等方面展開合作。車企方面,5月寶馬集團宣布與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將實現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將分解后的原材料用于生產全新動力電池。時至7月,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格林美先后與山河智能、瑞浦蘭鈞達成合作,布局動力電池回收。
盡管賽道火熱,但當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仍面臨不少問題。截至目前,進入工信部白名單的企業累計僅有45家,仍有大部分退役電池流向“黑市”。目前來講,具備資質的鋰電池回收企業真正能夠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量,是整個市場的10%到20%。
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聯盟初步預測,未來五年動力電池平均每年有20-30GWH/16萬噸退役,預計到2026年累計退役量超過142.2GWH/92.6萬噸。廣發證券分析認為,動力電池市場空間迅速放量,2030年鋰電池回收規模在中性預測下可達1089億元。
天齊鋰業近期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報顯示,歸母凈利潤預計為96億元至116億元,同比增長11089.14%~13420.21%,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為84.6億元至103.8億元,同比增長43625.90%~53549.51%。
而應對原材料漲價的方式,除了自己挖礦之外,電池回收也是很好的途徑。以電池回收領域龍頭企業格林美為例,其在互動平臺上稱,“我們公司動力電池回收的碳酸鋰相比于采購原礦是有優勢的,目前我們公司廢料成本比原礦成本低10%以上,業內鋰的回收率在85%-90%,但我們公司已經可以做到90%以上。所以(動力電池原材料)回收在經濟上是可持續的”。
主管部門對電池回收也是有明確支持態度的,工信部副部長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健全回收利用體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強央地工作聯動,形成協調監管機制,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關企業。
按照動力電池5-8年使用年限估算,我國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車配備的動力電池已進入退役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約25GWh),預計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達78萬噸。國家能源署則預測,未來10年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規模將達到1648億元。可以看出,動力電池回收正逐漸成為新的風口產業。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