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表現
1.港口價格下跌明顯
CCI5500大卡:報價645元/噸,周環比下跌12元(跌幅1.8%),反映高卡煤需求疲軟。
秦港5500K平倉價:630元/噸,跌幅3.1%(折合約20元),跌幅高于CCI指數,可能因交割品質或貿易商急于拋售導致。
2.產地價格普降
山西大同5500大卡:520元/噸,下跌5元(跌幅0.95%),成本支撐減弱。
陜西榆林6000大卡:528元/噸,下跌2元(跌幅0.38%),高卡煤跌幅較小或因化工用煤需求支撐。
鄂爾多斯:普遍降價促銷,顯示產地供應寬松,部分煤礦或面臨庫存壓力。
3.庫存與需求背離
環渤海港口庫存:創歷史新高,表明到港資源持續大于調出量。 全國動力煤庫存:7277.6萬噸,同比增12%,疊加電廠庫存可用天數高,壓制補庫需求。
二、價格下跌核心驅動因素
1.供需失衡加劇
供應端寬松:主產區產量穩定,進口煤補充(未提及但需考慮),港口及社會庫存高企。
需求端疲弱:工業用電低迷:制造業PMI等經濟指標若疲軟,壓制電力需求。 非電行業(化工、建材)需求未顯著回升,未能對沖電力消費缺口。
2.市場情緒傳導
貿易商拋貨避險:看跌情緒下加速降價出貨,形成“價格下跌—拋售—庫存累積”循環。 買方觀望心態:電廠延緩采購,等待更低價格,進一步壓制市場活躍度。
三、未來趨勢關鍵變量
1.需求側潛在拐點
夏季用電高峰臨近:68月通常為用煤旺季,若氣溫顯著升高或推動日耗回升,但當前高庫存可能緩沖需求沖擊。
經濟刺激政策:若基建、地產政策加碼,或帶動鋼鐵、水泥等非電需求回暖。
2.供給側調節可能性
產地限產保價:若價格持續下跌,內蒙古等主產區或通過安全檢查等手段收縮供應。
進口煤政策:需關注是否出臺配額限制或質量管控措施,減少低價進口煤沖擊。
3.國際能源市場聯動
國際天然氣、原油價格波動可能間接影響煤價,若海外能源價格上漲或提振國內看漲預期。
四、策略建議
1.短期(12周)操作
貿易商:控制持倉風險,優先去庫存;關注港口疏港力度及產地減產信號。
電廠/終端用戶:按需采購,利用長協覆蓋需求,現貨采購可分批建倉以攤薄成本。
2.中長期(13個月)關注點
庫存去化速度:若環渤海港口庫存周降幅超50萬噸,或預示供需格局改善。
日耗回升斜率:重點監測沿海八省電廠日耗數據,突破同比正增長或觸發補庫。
政策干預信號:如發改委召開保供會議、產地出臺穩價文件等,可能扭轉市場情緒。
五、風險提示
超預期累庫:若進口煤到港量持續高位,港口庫存壓力或延長價格下行周期。
需求復蘇不及預期:宏觀經濟修復緩慢或導致煤價底部震蕩時間拉長。
結論:當前動力煤市場處于“高庫存+弱需求”主導的下跌通道,短期下行壓力仍存,但需關注旺季需求回升與政策托底帶來的階段性反彈機會。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