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收麥冬時發現,我種的麥冬一株結兩個小根塊,這是為啥呢?”3月20日,在農業農村部中藥材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培訓會暨三臺縣“涪城麥冬”綠色生產技術培訓班上,麥冬種植戶殷銀生第一個舉手提問。
當天,來自我省園藝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省農科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中藥材領域的專家,以及三臺縣麥冬種植區的農技人員、種植大戶近200人參加了會議。
四川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現有中藥資源7290余種,資源蘊藏量全國第一。今年,我省首次將中藥材列入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實施。
這次培訓會蘊含著怎樣的產業發展深意?對我省麥冬產業發展將帶來哪些改變?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采訪。
川麥冬產量大但優質占比不高
3月20日中午,記者走進位于三臺縣蘆溪鎮的明志麥冬專業合作社加工廠內,看見地上堆成小山一樣的新鮮麥冬,等待著加工烘干。這幾天正值麥冬采收高峰期,負責人劉志偉說,工廠里每天有30噸新鮮麥冬需要加工。
與麥冬打了30年交道的劉志偉表示,近年來,三臺的麥冬(干貨)價格一直維持在45-60元不等,今年價格比去年略低,每畝產值也在2萬元以上。
正是因為有了良好效益做支撐,多年來,三臺縣廣泛種植麥冬。2019年,全縣麥冬種植面積近6萬畝,總產量1.5萬噸以上,產值30億元。三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圣繁告訴記者,三臺計劃通過3-5年的時間,使麥冬大健康產業產值達100億元。
三年產值翻三倍,如何實現?“從數據上來看,三臺麥冬產量優勢是全國其它地方沒法比擬的。但僅僅依靠產量還遠遠不夠。”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李敏說。
目前,國內有三大麥冬市場,分別是四川綿陽三臺(川麥冬)、湖北襄陽的歐廟(山麥冬)和浙江金華(浙麥冬)。三臺縣是全國最大的麥冬產地,是“中國麥冬之鄉”,種植面積6萬畝,產量占全國70%以上。數據分析顯示,雖然川麥冬價格適中,賣相較好,多年來成為市場流通主流。但是在價格方面,卻不及浙麥冬價格的一半。差別這么大,為什么?
李敏認為,三臺縣麥冬量大,但與浙麥冬相比,優質占比不高。主要原因是,多年來三臺種植戶傳統粗放的種植模式和市場導向,單純追求產量,導致了麥冬產業存在種苗質量參差不齊、農藥化肥使用過量、連年種植土壤酸化、采收時間過早等問題。
“這幾年,不少收購商跟我提要求,不再需要個頭大的麥冬,需要質量高,藥效含量更高的優質麥冬。”劉志偉表示。市場,對三臺麥冬產業提出了提質增效的發展新要求。
標準栽培、科學施肥推行綠色生產
3月20日早上,剛走進培訓會現場,殷銀生便領到了一份《三臺縣涪城麥冬綠色生產及時指南(試行)》手冊。
這套手冊就是針對目前麥冬種植、加工的技術盲點,總結而成。”李敏是這套技術指南的參與制定者之一,她告訴記者,種植戶在選擇種苗時往往都是憑借經驗。而《指南》對種苗優劣級別進行了精準判別,葉片少于10片的種苗被認定為四級,不適合用于種苗。“一級苗的產量將比四級苗的產量高40%。”李敏補充道。
“我們希望通過這套綠色生產的技術,合理布局麥冬種植區域、標準化栽培管理、嚴格控制農藥化肥劑量、科學輪作種植模式、規范采收加工等,讓三臺縣麥冬藥材達到穩產、高質,技術推廣應用平均每畝增加收益1000元。”培訓會上,李敏給農戶們講授技術時表示。
這次培訓會后,還將進行更多的多層次培訓,讓每個種植戶都掌握《指南》中的技術。
有了省級項目的強大技術支持,三臺縣自身也在提質增效上持續發力。記者了解到,《涪城種苗質量等級》《涪城麥冬種植技術規程》《涪城麥冬加工技術標準》等8個地方標準已完成制訂,正陸續出臺,新建ERP環控基站12個,保障麥冬產品質量安全。
“三臺縣的麥冬綠色生產技術培訓會只是一個開場,接下來,我省其他中藥材重點縣都將陸續開展熟化技術集成推廣。”我省中藥材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首席推廣專家、省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處中藥材科、農業產業化科科長許軻表示。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