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爭日,夏爭時。目前,我省夏種夏管進入高潮。
種足種好秋糧,既關系到我省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完成,又涉及農民能否增產增收。近日,記者在走訪不少農民合作組織、種糧大戶及行業專家時了解到,各地在抓好秋糧生產的基礎上,繼續調整優化秋作物品種、品質結構,進一步提高市場供給效率,秋作物種植結構不斷優化。
玉米:迎來好“錢”景
兩場雨下來,剛鉆出土的玉米苗解了渴,一個勁地往上躥,西平縣天潤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婭喜不自勝。她說,合作社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在6000—7000畝,群眾種玉米的熱情比往年增加不少。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玉米是我省種植面積最大的秋作物。近年來因玉米價格不振,農戶缺乏種植積極性,加上國家對大豆補貼力度大,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減少。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玉米種植面積6315.7萬畝,2019年為5702萬畝,減少了613.7萬畝。
那么,為何今年種植戶青睞種植玉米呢?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劉天學是研究玉米方面的專家,他分析,近年來,國家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幅調減了玉米種植面積,目前玉米去庫存任務接近完成,價格呈回升勢頭。進入2020年,隨著生豬產能逐漸恢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醫用酒精的需求刺激了玉米消費,玉米價格持續上漲。
不僅種植戶有熱情,我省一些地方也在玉米產業發展方面做起了文章。借助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我省把西平縣確定為玉米體系服務縣域經濟“一縣一業”發展試點縣的平臺,“三夏”期間,該縣著力打造玉米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推動加工企業品牌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延長玉米產業鏈,做強玉米產業。
據了解,為了擴大秋糧面積,今年國家把耕地輪作試點支持方向調整為重點輪作種植糧食作物。我省一些地方引導農民群眾進行玉米大豆輪作,并給予相應補貼。譬如西平縣、襄城縣等地,今年大豆輪作玉米,一畝地補貼150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玉米種植面積的恢復。
花生:穩產調品質
“2016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省花生種植面積逐年遞增,從2016年的1692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1835萬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董文召說,我省不僅種植面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花生單產、總產均大幅提升。
與玉米、大豆相比,花生的比較效益優勢明顯,對增加農民收入作用十分突出。新鄉市聯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良成介紹,花生種植雖然種子、化肥等農資投入大,但因價格保持在高位,畝均收入1400多元,效益比大豆、玉米高出不少。
近兩年,我省把發展優質花生作為農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內容,優質花生面積增長迅猛。去年,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占花生種植面積一半以上,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100萬畝以上。今年5月召開的全省“三夏”生產夏糧收購暨秸稈禁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持續擴大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努力把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產基地。
走訪中,不少花生種植戶表示,比起優質專用小麥來,優質花生實現優質優價還比較困難。彭良成介紹,合作社去年收獲的高油酸花生,并沒有向油脂企業銷售,而是一部分賣給種子企業,一部分直接賣花生米,沒能彰顯出高油酸花生的“身價”。
“加工能力弱、產業化水平低是主要的‘攔路虎’。”董文召分析說,我省花生50%以上用于榨油,食用及食品加工合計占40%左右。但市場上高油酸花生食品加工企業較少,高油酸花生油加工剛剛起步,產業鏈尚待完善。只有實現規模化、訂單化生產,高油酸花生才能賣上高價錢。
他表示,優質花生尤其是高油酸花生的市場價值已經顯現,如何延鏈補鏈增鏈把產業做大做強,仍然是個大課題。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