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曾是貧困的代名詞,也是風沙彌漫、土地貧瘠的“土黃色”象征。而今,紅色的枸杞、白色的灘羊、紫色的釀酒葡萄、黃色的黃花菜、綠色的中草藥……這些大自然的饋贈,不僅從田間進入舌尖,還踏出國門,繪就出寧夏多彩絢爛的“小康夢”。
沙石地里的“紅色瑪瑙”
枸杞是寧夏的地域符號、特色產業、文化品牌,也是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紅色名片”。每年六至七月,走進“枸杞之鄉”中寧的種植基地,一望無際的紅色滾滾而來,掛滿枝頭的頭茬枸杞,晶瑩剔透猶如瑪瑙。這些生長在砂質土壤中的紅色小果實,也是農民心里的“金豆豆”。
“枸杞樹株距要求1米,行間距2.2米,灌溉水源是發源于羅山保護區的天然堿性水源,高質量的枸杞助力高質量扶貧。”位于中寧紅柳灣的璽贊生態枸杞莊園總經理高貴武近日告訴記者,夏、秋兩季采摘高峰季,莊園需要2000工人,他們均來自于附近的移民區,每個人的收入都超過了2萬元(人民幣,下同)。
在今年的頭茬枸杞采摘季,寧夏組成“枸杞天團”走進直播間,通過創新“直播帶貨+特色農產品”新模式,探尋農特產品產業興旺的新路子。僅中寧一縣,累計銷售16698單,銷售額超108萬元。
截至2019年底,寧夏枸杞年產值超過130億元,種植面積100萬畝,占全國枸杞總面積的33%,枸杞產品也由單一的干果,逐漸衍生出鎖鮮枸杞、枸杞面膜、枸杞原漿等產品,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出口量的40%。
“硒望”田野上的“黃色花海”
1999年,23萬移民群眾從寧夏南部貧困山區搬遷到紅寺堡區,這里建成全國最大的異地單體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探索出以“小黃花”成就“大產業”的發展之路。
觀可為花、食可為菜、用可為藥的黃花菜是藥食同源的綠色食品。紅寺堡區探明富硒土地面積13.68萬畝,地層厚度達200厘米以上,是種植黃花菜的絕佳地區,目前已累計發展富硒黃花菜8.02萬畝。
“種了十二年黃花,家里蓋了新房,買了轎車,這是以前種麥子和玉米從沒想過的事。”紅寺堡區太陽山鎮興民村村民李海梅告訴記者,黃花菜造就了她的小康夢,也成為了村里的“搖錢草”。
豐收季,紅寺堡的黃花菜產量超過1.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4.2億元,占當地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
今年3月,紅寺堡區成功摘掉國家貧困縣區的帽子。紅寺堡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譚興玲告訴記者,他們將加大新品種推廣和科研攻關,讓黃花菜產業成為中國西部區域農業產業的領軍品牌。
六盤山中的“天然藥庫”
“我們的黃芪、黨參等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香港等地,當地人煲湯少不了高質量的中藥材。”位于固原市隆德縣聯材鎮的寧夏國隆藥業負責人黃玲介紹,該企業2019年銷往珠三角地區的中藥材達800多噸,市場主要在東南沿海及港澳臺地區。
寧夏境內的六盤山氣候多樣、生態適宜,廣泛分布著西北、華北和青藏高原三個區系藥用植物90科、618種,擁有黃芪、秦艽、柴胡、黃芩、板藍根等道地中藥材。同時,六盤山下的西海固地區是中國扶貧歷史的起點。目前,這里崛起的中藥材產業變身成為農民致富增收支柱。
這里還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的投資。安徽阜陽人姜文德是明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從2002年從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來到固原買地建廠。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明德公司成為寧夏首個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中藥材生產企業,年銷售額多年保持在億元以上,實現利潤2000多萬元,幫助當地許多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多年的發展,讓黃芪、秦艽等道地藥材獲得了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認定,寧夏初步形成了“農戶+合作社+企業+基地”的發展格局。寧夏中藥材產業協會、固原市中藥材產業協會秘書長王玉富表示,他們正在編制《六盤山中藥材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籌劃建立六盤山中藥材產品交易市場。
從田間地頭,到超市餐桌,多彩的寧夏農特產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目前,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近90%,貧困縣(區)特色產業收入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完)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