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寨的冬天一向來得很早。
2018年,一場大雪愁壞了五寨縣正和堂藥材有限公司的老板李斌,“秋天收上來的黃芪,全都堆在院里,太陽曬下來,這雪一化,滿地的濕泥得泡壞多少藥材?”
來不及細想,李斌趕忙打聽藥材市場上的收購價格,平時一斤鮮貨能賣3塊多的黃芪,當下卻不到2塊錢。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李斌只好將院里的黃芪出售一空,一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
對李斌的遭遇,五寨縣掛職副縣長董云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五寨地理環境適合中藥材種植,收益高,見效快,但發展中藥產業碰上的問題也不少。”董云龍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得保證質量、打通銷路、降低風險。產業發展后勁十足,老百姓才能放心大膽走上致富路。
如今再見到李斌時,他正在五寨縣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的倉儲廠房里樂呵呵地忙活著手頭的黃芪生意。“去年,咱們五寨建起了這個產業孵化園,園區內不僅有優質種源基地,還有規范的初加工車間和倉儲廠房,現在收上來的藥材質量高、有地兒放、不愁賣!”李斌說。
走對路子,擦亮質量“金招牌”
談起20多年來種黃芪的經歷,五寨縣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社社長劉俊希一肚子感慨。
“那時候就知道埋頭種黃芪,摸不著門道。遇上種子好、收成好的光景,能掙上一筆,可要是這批貨不行,那就只能干著急了,栽了不知多少跟頭。現在有政府引路,我們心里亮堂了、有底了。”劉俊希說。
種中藥對五寨的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這些年來,隨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當地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黃芪、黨參等中藥材成了五寨田間地頭最常見的作物。“目前,全縣有6000多人從事中藥材生產,其中貧困人口就有超過2000人,目前黃芪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5萬畝左右。”董云龍表示,隨著中藥材需求量日益增長,道地中藥材的人工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這樣一來,藥材的質量保障便成了第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種源良種化是中藥品質提升的‘源頭’。”山西華邈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大衛介紹,中藥材講究基原純正,而老百姓選種大多來自種源混雜的市場,比如黃芪的鐵芪與綿芪在種子外觀上就難以辨別,種植后的藥材質量自然堪憂。此外,市場上新老種子混雜銷售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田間出苗不整齊,嚴重侵害了種植戶的權益。
為了解決種源問題,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號召下,國藥種業有限公司在山西五寨縣建設了蒙古黃芪道地種質資源圃及良種繁育基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中藥研究院的專家先后赴五寨對當地黃芪的品種選育、規范采收和產地初加工進行指導。
“我們的黃芪不打農藥,盡量保證道地的生長狀態,去年還通過了中藥材共建共享聯盟的‘三無一全(中藥材無硫加工、無黃曲霉毒素、無高毒農藥及全程可追溯)’基地認證。”劉俊希自豪地說,“我們不一味追求高產量,但在藥材的品質上,我們絕對有優勢。”
不僅如此,五寨目前已建設完成蘆芽山優質野生中藥資源引種馴化試驗田,正在探索將款冬花、蒼術等野生中藥材引種到大田中,進一步擴大中藥材種植品種,規范、優化種植技術,保證藥材質量,指導村民向“藥農”轉變。
擼起袖子,盤活發展產業鏈
中藥材的質量有了保證,但是如何將中藥產業做大做強,讓中藥更有價值?這成為董云龍心中的一件大事。“中藥產業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想要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向二、三產業的延伸。”
幾年前,五寨縣的中藥材產業僅僅局限于種植這一個環節,產地初加工、飲片生產等產業鏈缺失,大大影響了農民的收入。董云龍介紹:“以黃芪為例,收貨的鮮貨3元一斤,則5斤黃芪鮮貨價格為15元,晾曬成干貨之后可賣到23元,產地初加工之后可賣到28元,加工成飲片之后的價格會更高,隨著產業鏈的延長,產品的附加值也隨之增加。”
因此,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的建設過程中,五寨縣便規劃好了初加工車間等設施,目前可實現年初加工和倉儲2000噸中藥材的能力,為中藥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保障。
不僅如此,近年來,乘著山西省將藥茶產業打造成“中國第七大茶系”的東風,依靠當地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五寨縣將藥茶產業作為特色中藥產業進行規劃部署,使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五寨甚喜茶的制作技藝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經過規范種植、精細加工的甚喜茶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五寨縣甚喜茶園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裴瑋錕表示,作為帶動五寨農業轉型發展的典型示范項目,公司已建設成集種苗保護、示范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企業,努力成為打通產業鏈的先行者。
如今,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新建的初加工車間里,工人們熟練地運用機器,將黃芪、黨參加工成“節子貨”,讓好藥材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推動下,國藥集團計劃在五寨縣投資1億元建立涵蓋中藥材采購、飲片加工和“互聯網+智能配送”為一體的中藥產業園,目前已完成項目設計、施工招標等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
“在五寨,一條集中藥材種植、采購、初加工、生產、倉儲、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正在初步形成,將為鞏固扶貧成果、建設完善穩定的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提供可靠保障。”董云龍表示。
邁開步子,激發致富內生動力
“以往每年一到收獲中藥的時候,這心里就七上八下的,生怕市場一波動,價格就下去了。”劉俊希回憶,曾經為了賣出好點的價格,甚至拉了幾噸藥跑去外省的中藥材市場,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中藥材具有隨行就市、價格波動大等特點,不穩定的價格是讓很多百姓望而卻步的原因。只有想方設法為鄉親們降低風險,才能讓大家大膽邁開步子,真正激發“要富”的動力。
董云龍在與中藥種植大戶們溝通中發現,縣里的基礎設施存在明顯短板,尤其是在倉儲方面,幾乎沒有符合標準的藥材倉儲廠房,大家收上來的藥材都隨意堆在農家院里,衛生條件較差,一般當年就得全部賣出,一旦遇上雨雪天氣,還會蒙受不小的損失。
“黃芪鮮貨最低時一斤只有1.5元,但今年已經回升到4元左右,有倉儲條件的話,完全可以等價格回升時再出貨,增加收益。”董云龍介紹。
說干就干,缺什么補什么。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中,一排排整潔的倉儲廠房建了起來,中藥材有了可以臨時儲藏的地方,為抵御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提供了極大支持。
為了讓五寨的藥材有更穩定的銷路,一支由董云龍帶隊,多家中藥材種植企業負責人參與的“五寨中藥材推廣小分隊”,開始活躍在各地藥材展銷會的會場上。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廣安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等多家中醫院在五寨建起了定制藥園。
同時,為了降低散戶種植的風險,五寨縣著重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企業和合作社,推廣集中連片種植,利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和優惠政策,扶持中藥材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規模,目前已有中藥材種植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12家,規模種植大戶11個。
“現在種中藥的人特別多,我們趁著農閑過來做清清雜草的活兒,一個月也能掙上個一兩千,家里還有幾畝地流轉給了企業,一年到頭還有租金賺,以前哪想到能過上這種好日子!”正值炎夏午后,農民樊大姐在正和堂藥材有限公司的黃芪種植基地里仍干勁十足。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