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位于熱帶雨林區,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富集,處處是綠水青山。
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建設起步晚,社會發展程度低,廣大干部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導致大量天然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仍然延續著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的落后生產方式。
2015年,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為中國工程院的結對幫扶對象,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團隊委派朱有勇院士團隊進駐瀾滄。當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國內頂尖的院士專家與瀾滄的邊境、貧困、“民族直過區”相碰撞后,在中國西南邊陲一隅悄然引發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在這場突破傳統的巨變中,“產業+技能”科技扶貧“瀾滄模式”應運而生并示范推廣,在青山綠水間走出了科技扶貧的新路子。
院士團隊經過全面調研和精準分析,與瀾滄縣委、縣政府共同確定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大力培育出符合瀾滄實際、符合市場需求、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以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冬早蔬菜等為重點的脫貧致富產業,帶動農民群眾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科技運用轉變。
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瀾滄縣采取“政府+企業+科技人員+農戶+社會組織”的科技扶貧新模式,同時充分考慮瀾滄境內有20萬畝退耕還林思茅松林,且松林與三七之間具有相融相生的特性這一實際情況,特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林下有機三七產業的實施意見,堅持規劃控制、堅持嚴格審批,嚴格種植標準、嚴格基地管理,做到“三防兩不準”(防火、防鼠、防盜,不準施用一粒化肥、不準使用一滴農藥),維護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安全有序,確保林下有機三七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瀾滄縣共有9家企業實施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全縣共試驗、推廣種植思茅松林下有機三七7305畝,預計產值5億元以上,能夠有效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
預計到2028年,瀾滄縣發展林下有機三七種植規模將達到20萬畝,建成種植規范化(GAP)基地15個,林下有機三七干品年產量1000噸,年收益達20億元,真正把林下有機三七產業培植成為支撐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把瀾滄打造成“林下有機三七”之鄉。
為攻克素質性貧困的難題,瀾滄縣充分利用千家萬戶農民均擁有的林地資源,在院士專家團隊的支持下,初步走出了一條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科技致富之路,并將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可持續增收作出更大的貢獻!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新華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