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杈面臨‘下崗’。”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這并非只是一句玩笑話。在當地,但凡是藥材采挖季節,鐵杈就會以“主角”形象,每日被藥農扛在肩上,他們相伴喜獲豐收的全過程,而今,鐵杈卻逐漸褪去光環,成為每家每戶被擱置的“角落家當”。
在藥農李進軍看來,這是可以輕裝上陣干農活的一種體現。他說,祖上都是農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過,比起祖輩種地維持生計來說,自己則“苦力少了,賺錢多了”。
李進軍解釋說,“父輩們下地干活都要扛上鋤頭、拿起鐵鍬,尤其要肩扛三、四十斤重的鐵杈,唯有這件工具才能觸及地下70厘米左右的深度,將藥材連根帶梢一并拔出。”
李進軍世代生活的福星鎮龐家岔村,就位于隴西縣,這里素有“千年藥鄉”之美稱,家家戶戶都以種藥材為生。李進軍家里20多畝地,早年間多種植經濟作物,附帶種少量藥材。他說,中藥材種植要求高、采挖期短,一旦種多,必將會因為來不及采挖而凍爛在地里,反而得不償失。
但近年來,李進軍不僅將所有土地都種上黨參、黃芪、黃芩等藥材,還流轉了村上的大片撂荒地,種植規模翻倍增長。歸根結底,這一變化源于隴西中藥材機械化生產技術的運用與推廣。
“根據地塊大小,以更高效率為先,選用不同機械設備。”他舉例說,1畝地黨參的采收,雇10余工人鐵杈收獲,工資支出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而選用機械時,1人駕駛,搭配二、三人撿拾裝袋,成本不超過400元。
記者在采訪間隙看到,一壟寬2米、長200米左右面積的黨參地里,機械從一端駛向對面端,五六分鐘后,車尾便留下一路根須還帶著泥土的鮮藥……然而,生產成本降低、采收效率提高,這些只是當地藥農生活變化的一個方面。
近年來,隴西縣官方以標準化種植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突出“有機、綠色、道地”品牌,建設綠色標準化基地,依托甘肅省現代農業示范園——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開展種子種苗繁育、新品種引進示范、野生品種馴化、標準化種植試驗等工作,制定了黃芪、黃芩、黨參等18個標準化種子、種苗培育和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道地品質。
據悉,當地為提高綠色標準化種植水平,由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農機總站、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蘭州大學等科研院校還在龐家岔村設有試驗田,為當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供最新科技示范。從李進軍的田地駕車20分鐘左右,便是上述試驗田所在地,農機工作人員就是在這里取樣、采集數據。
隴西縣農機中心副主任管青霞告訴記者,試驗田被劃分成200多塊區域,這里依據不同種類的有機肥和品種,進行著數十項試驗。他們通過新品種引進、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田間調研總結配方等途徑,致力于當地中藥材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以及增加畝產等工作,同時,當地還以合作社為單位,向藥農進行農機補貼。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