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部署要求,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黑龍江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全年中藥材產業工作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全力推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將圍繞中藥材種管收、儲運服、產加銷重點環節,全鏈條謀劃,全要素推進,全方位服務,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突出最具龍江特色、最具影響力的優勢道地藥材種植,打造優勢中藥材種植基地,引建加工企業,培育中藥材示范強縣、示范強鄉、示范強村,推行“中藥材基地+加工”“中藥材基地+流通”“中藥材基地+文教康旅”“中藥材基地+信息化”“中藥材基地+鄉村”發展模式,培育延伸型、體驗型、智慧型和融合型中藥材產業集群,推進中藥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科技創新能力、高質量發展能力、市場影響力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能力“四個提高”。2021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力爭達到350萬畝,產量達到70萬噸,年加工能力超過20萬噸,產值達到1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40%、60%、34.6%。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產量達到110萬噸,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產值達到210億元,比2021年分別增長42.8%、57%、50%、50%。
一、強化種業創新,加快體系建設
以“資源保護、種質評價、品種創新”為重點,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加快優良新品種推廣,提高道地藥材種子種苗質量和供給能力。
(一)加強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依托省道地野生藥材種質資源研究中心,與國家現有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合作,全面開展道地藥材野生種和栽培種優質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與評價工作,建立省級中藥材種質資源數據庫,構建種質資源信息系統。分六大區域建設區域種質資源保存圃,開展種質資源的保存和評價鑒定,創制優異種質,蓄積品種創新原動力。
(二)強化質量檢測和標準制定。依托省內科研院校,啟動建設1個省級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檢測中心,完成資格認證。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檢驗檢測規程,提供中藥材種子種苗基源、真實性、生活力、純度、發芽率、水分、凈度等檢驗檢測服務,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研究制定防風、赤芍、黃芪、刺五加、蒼術、柴胡等大宗中藥材的種子種苗質量標準。
(三)開展新品種選育與繁育。依托省內科研院校,啟動建設1個省級中藥材科研育種中心和4個分中心,培養一批專業人才隊伍,開展優質中藥材種質創新與優勢品種撫育和提純復壯,道地藥材品種選育與繁育工作。建設1-2個原種繁育基地和5個標準高、規模大、技術強的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開展道地藥材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種子種苗繁育,從源頭保證優質中藥材生產。制定刺五加、關防風、五味子、板藍根、赤芍、返魂草、金蓮花、白鮮皮等道地優勢藥材的良種繁育操作技術規程,提高我省道地藥材種子種苗質量和供給能力,促進中藥材生產良種化建設。
二、強化基地建設,優化產業布局
以“科學種植、聚力發展、打造品牌”為重點,引導基地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種植,全面提升中藥材質量效益水平。
(四)建立道地藥材生產保護區。根據全省道地藥材6大產區布局,建立縣級道地藥材生產保護區和生產核心區,促進中藥材生產向優勢區域聚集,向標準化專業化發展。開展刺五加、五味子、人參、防風、赤芍、黃芪等道地品種生產保護區建設,每個品種確定10個生產保護區,其中生產核心區5個。
(五)打造標準化生產基地。堅持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積極引導多元投資,強化龍頭帶動能力,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鼓勵和吸引省內企業、國內大型藥企建設產地中藥材種植基地。支持流通企業、生產企業強強聯合,因地制宜,建設跨區域集中連片生產基地。加強基地設施建設,推廣道地藥材品種生態化種植和機械化生產。培育大慶、齊齊哈爾板藍根、防風、柴胡,牡丹江刺五加、黃芪,哈爾濱黃精、西洋參、平貝,佳木斯五味子、紫蘇,伊春平貝、人參、返魂草,鶴崗五味子、人參,雞西紫蘇、月見草,七臺河黃芩,大興安嶺赤芍、金蓮花、黃芪、防風等示范展示基地;重點打造依蘭赤芍、清河五味子、鐵力平貝等15個專品種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基地。
(六)建設中藥材科技示范基地。在全省中藥材主產區,建設5個中藥材科技示范基地,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開展道地品種展示、新品種試驗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范、科普宣傳。重點打造具有產業集聚力和示范帶動力的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示范展示基地、標準化種植示范展示基地、科技培訓基地,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強化綠色引領,推進持續發展
以“加大宣傳、健全體系、推廣示范”為重點,打造黑土龍藥、綠色龍藥、品質龍藥、品牌龍藥、健康龍藥和安全龍藥,實現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綠色持續發展。
(七)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方位宣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效果和重要意義,提高生產者對綠色防控的認知度,樹立綠色生產意識、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引導藥農選擇健康綠色環保的生產投入品,生產綠色安全、品質優良的中藥材。支持綠色、有機中藥材生產,鼓勵訂單種植,產銷銜接,實現優質優價。
(八)推行綠色技術規程。依托省內科研院校和植保部門全面開展大宗道地藥材病蟲害種類調查、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建立省中藥材病蟲害監測預報體系。大力開展中藥材綠色防控藥劑篩選試驗,提出臨時用藥方案,推進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為促進我省中藥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九)創建綠色樣板基地。建立高標準的綠色防控示范樣板,開展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組織編制《黑龍江中藥材綠色防控技術手冊》,完善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體系,提高技術推廣工作效率,通過技術培訓、技術普及和技術實操,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力促全省中藥材產品質量提檔升級。
四、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發展水平
以“科研創新、產業賦能、技術集成”為重點,強化創新驅動,產學研鏈結,提升中藥材產業科技創新轉化能力。
(十)完善專家智庫建設。整合省內外中藥材產業智庫,成立黑龍江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和種業創新發展專家委員會,組建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19個專業委員會。搭建產業發展科技驅動平臺,發揮省中藥材產業技術協同體系作用,完善運行機制和評價體系,開展專家和基地互通互動有效活動,全面推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長效機制,在中藥材種植管理關鍵節點,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不斷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
(十一)加強優質道地藥材研究。依托省內外高校院所,開展道地中藥材生長發育特性、藥效成分形成機制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聯性研究,完善道地藥材生產的基礎理論,構建道地藥材規范化、現代化、產業化生產技術體系。積極支持瀕危藥材的繁育研究,開展優質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研究、新型中藥飲片加工技術研究,并推廣應用研究成果。
(十二)加大專用農機研發力度。聯合省內外農業機械研究院校和農機企業開展攻關,加大專用農機研發力度,研發一批適用于我省道地藥材品種的播種(移栽)、田間管理、采收和藥材加工專用機械。全面促進道地藥材產業升級,鼓勵生產企業在生產設備、生產技術上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轉變。
(十三)推廣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實施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規范關鍵環節生產技術標準,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鼓勵發展綠色、有機高品質中藥材,提升道地化、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全面推廣板藍根“大壟雙行”、五味子“全光”栽培、黃芪“1+2”栽培、玉米套種防風、小麥套種柴胡等栽培模式,積極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技術,提高規范化種植水平和藥材品質。在全省道地中藥材主產區擇優選擇20個種植基地規模大、條件好、引領示范能力強的中藥材生產企業,圍繞藥用和藥食兩用的大宗藥材,開展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堅持線上與線下、集中培訓與現場觀摩相結合,培養縣、鄉、村級明白人和專業種藥農民。
五、強化產地加工,延伸產業鏈條
以“產品拓展、產業延伸、價值提升”為重點,加強產地初深加工,研發“藥食同源”產品和中藥材非藥用部位利用,開發衍生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十四)提高產地加工能力。以發展道地藥材為核心,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打造中藥材加工企業聚集區,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鼓勵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新、改、擴建方式,加快建設完善初加工基礎設施和引進成套設備。支持基礎好、潛力大、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初加工企業改進技術裝備,提高加工能力、效率和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快建設珍寶島集團哈爾濱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在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黑河、大興安嶺、齊齊哈爾等地,推進“1+N”產地初加工和倉儲物流基地建設,以產地加工帶動藥材種植、以產地加工實現增值增收。多舉措抓招商,培育黑河、綏芬河自貿片區進出口中藥材加工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增值增效。
(十五)培育龍頭企業。以引龍頭、招大商、搞加工為總抓手,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推動發達地區資本、技術、市場等資源與我省中藥材產業優勢相結合,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培育現代中藥材生產骨干企業。鼓勵葵花藥業、珍寶島集團、哈爾濱康隆藥業等全國百強企業,林寶藥業、貴龍醫藥、哈爾濱中藥四廠等省內規上企業自建中藥材原料基地,并通過聯基地、建基地、帶基地,開展訂單收購,建設定制藥園等方式,推動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成為市場供應主體。支持企業升級改造,集中打造標準化初加工體系,開展趁鮮切制和精深加工,補齊加工環節短板,創建優勢道地藥材產業集群,優先扶持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大宗藥材初深加工盡快形成規模,做大做強做精地方優勢產品。
(十六)推動延伸產品開發。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藥企業、食品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協同創新,聯合研發中藥制劑產品、中藥保健品、功能食品、藥用護膚品、藥用化妝品等新產品。開發人參、桔梗、黃精、黃芪、黃芩、刺五加、紫蘇等集安全性、風味性及個性化于一體“藥食同源”保健產品和功能食品。聯合中國農科院哈獸研、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及中國中藥協會中獸藥與飼料專業委員會在黑龍江行業機構,加強中獸藥、飼料添加產品研發,拓展中藥材應用領域,提高中藥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中藥材綠色循環經濟。
六、強化品牌戰略,打造龍藥精品
以“打造品牌、突出精品、叫響市場”為重點,推進中藥材品牌建設,擴大龍藥知名度和市場認知度,叫響“龍九味”品牌,打造“黑土龍藥”靚麗名片。
(十七)加強品牌建設。突出道地特色和產品特性,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相銜接,繼續開展“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一村一藥”產業布局,確定當地的“道地+綠色”主推品種,推進中藥材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全力打造“龍九味”道地中藥材品牌和林都北藥、寧古塔芪、卜奎芪、紅星平貝、杜蒙小蒿子防風、大興安嶺赤芍、依蘭赤芍、慶安人參、清河五味子、大同板藍根、海林刺五加、樺南紫蘇、海倫月見草、阿城天問山黃精、寶清白鮮皮、呼瑪金蓮花等區域公共品牌。鼓勵各地加快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中藥材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不斷提升“龍藥”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聯合省中醫藥管理局實施“名醫好藥”行動計劃,開展“龍江好藥”等品牌產品評選活動,認定一批高品質的“龍江好藥”“龍江名藥”中藥材產品。通過中醫藥博覽會、產銷對接會等方式,大力宣傳推廣“龍藥”品牌,打造最具特色的地方名片,引領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七、強化渠道建設,做活市場流通
以“搭建平臺、有序流通、高效營銷”為重點,健全中藥材現代化市場流通體系,規范市場流通行為,為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十八)健全中藥材流通體系。合理布局和建設現代化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推動中藥材集約加工與集中倉儲,配套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及現代物流配送系統,引導產銷雙方無縫對接,推進中藥材流通體系標準化、現代化發展,初步形成中藥材種植養殖、初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推進綏芬河、雞西恒山區、勃利和中俄(黑河)中藥材交易大市場等集散地市場和黑龍江(伊春)中藥材物流基地建設。有序推進牡丹江穆棱市中藥材批發市場、大慶市大同區中藥材(農特產品)產地交易批發市場、依蘭縣中藥材倉儲加工物流項目建設,復制葦河山特產品交易市場增加中藥材經營資質的經驗,在已經落實5個(尚志葦河山特產品市場、雞西梨樹山特產品大市場、伊春鐵力小興安嶺農林北藥批發市場、樺南縣中藥材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呼瑪縣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產地藥材交易市場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牡丹江、齊齊哈爾、大慶市、大興安嶺、佳木斯等產地中藥材交易市場建設工作。
(十九)建設智慧營銷平臺。積極發展中藥材智能化產業布局,完善“龍藥云”平臺和全省中藥材產業電子地圖的開發,建設電子數據動態圖譜,初步實現種植規范化、供銷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務智能化、質量可追溯的“互聯網+種、管、銷”的新型發展模式。加強“龍藥云”智慧平臺產銷信息監測分析,指導中藥材跨區有序流通,增強市場應對能力。聯合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建立“中藥材監管+中藥材注冊制+中藥材質量大數據圖譜+系統平臺”,大力普及“龍藥碼”(一藥、一地、一碼),推動“龍藥云+N專品種產業集群”供需直連平臺建設及產業提升行動,發揮互聯、共享、共建的優勢,推動中藥材供給側升級,力爭實現交易額5億元以上,拉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聯合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組織“中藥源頭在行動——走進大、小興安嶺”活動,采取“線上直播+線下參會”形式,通過“產品推介+基地觀摩+現場展銷”,推進大、小興安嶺林區寒地北藥產品、基地、模式推介,促進產銷對接。發揮自貿區和口岸優勢,探索“基地+進口、加工+外貿”模式,打造采收、進口、批發、加工、倉儲、網絡平臺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帶,形成新型中藥材產業集聚效應。
八、強化質量監管,促進良性發展
以“完善法規、協調聯動、嚴格把控”為重點,強化中藥材種子種苗、農資等投入品監管,維護農資市場流通秩序,加強生產過程管理,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二十)開展法制宣傳。在“黑龍江中藥材信息網”增設“政策法規”板塊,開展《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黑龍江省中醫藥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中藥材生產者和經營者的法律意識。
(二十一)推動質量追溯。加強中藥材有效成分分析化驗、原藥有害成分鑒定等影響中藥材質量的檢驗檢測,開展藥食同源中藥材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依托珍寶島集團第三方質量檢測中心對全省地產中藥材多品種多批次進行抽樣檢測,定期公布我省中藥材質量報告。利用“龍藥云”中藥材質量可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加快開展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工作,指導中藥材生產經營主體,將產品檢測結果、田間生產檔案、企業內檢等數據錄入公共服務平臺,完善追溯大數據,力爭在3年內覆蓋全省中藥材種植、收儲、加工、流通和銷售各環節,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二十二)構建監管體系。聯合省中醫藥管理局、藥監局等部門制定《黑龍江省中藥材新品種試驗、登記管理辦法》《黑龍江省中藥材農藥管理(臨時)辦法》和《中藥材種子生產銷售管理辦法》,規范中藥材新品種試驗和登記程序,強化中藥材種子種苗經營備案制度、農藥登記制度,加強對中藥材農藥使用和銷售的監控,加大藥材種子種苗生產銷售市場執法監督力度和中藥材生產經營中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