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走進海拉鎮,一場春雨過后,天氣放晴,正是黨參種植的大好時節。
走進該鎮海昌社區,紅土地上全是群眾忙著種黨參的身影。“老吳,今年種幾畝?”“今年才種3畝多點,輪著種點其它的,年年重茬,黨參長得不好。”在黨參基地,社區主任鄒元六和村民吳紅玉聊開了。
據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起,海昌社區部分村民就以種植黨參謀生。2012年以來,隨著當地中藥材市場逐漸走俏,傳統農作物價格走低,社區開始大面積種植黨參。
吳紅玉每年都要種5至10畝黨參,因為年年連種,黨參的品相有所下降,為了提高黨參質量,老吳今年決定種植其它作物,改良一下土壤質量,明年再繼續種黨參。雖然種植面積減少了,但和傳統的種植比起來,老吳還是覺得種黨參劃算。“1畝玉米賣得1千塊錢左右,種黨參要翻一兩倍,比種洋芋玉米劃算。今年我才種3畝,差不多有4萬左右收入,明年最少要種5畝左右。”吳紅玉樂呵呵地說。
氣候、光照、土質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孕育了被譽為“高原黨參之王”的威寧黃黨參。海昌社區367戶1614人,都以黨參為主,2019年共種植黨參1200畝,2020年種植2000畝,今年計劃種植2500畝。
鄒元六作為社區主任,既是社區發展的帶頭人,也是社區黨參種植能手,早上剛忙好社區工作的鄒元六,又急忙趕來地里幫老伴種黨參。這幾天,大家都在忙著種,請不到人幫忙,所以種植黨參的活計都落在老伴身上,老鄒只是偶爾搭把手。
“我家近幾年都是種了五六畝黨參,1畝平均產800斤至1000斤,價值在一萬元左右。”鄒元六說。
產業要發展,抱團發展是關鍵。2018年,海昌社區黨支部引領成立威寧縣海拉鎮參態園利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戶銷售問題,還幫助部分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
“群眾賣到合作社的黨參,合作社在市場價的基礎上每斤提高2元向群眾收購,確保群眾得益。”合作社負責人陳玄榮說。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中轉,即合作社向農戶收購黨參然后再轉給銷售商,從中賺一點辛苦費。為了提高黨參產值,去年合作社建了自己的加工廠,提升了黨參附加值的同時,也幫助更多的農戶增收,現在合作社已吸納268戶1483人參與進來,參與農戶或在合作社務工,或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或以土地資金入股,合作社向種植戶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
陳玄榮說:“我們以前搞中轉,每年銷售也就在800萬左右。建了這個加工廠,在搞中轉的基礎上價值能提升一半左右,達到1400萬元左右。”據了解,海拉鎮緊緊把握資源優勢,把發展黨參種植業作為引導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內擴基地外拓市場。2017年開始,隨著通組公路、環山公路等“毛細血管”的打通,海拉黨參產業迎來發展高峰。每到收獲季節,云南、四川、甘肅、廣州等地的客商紛紛涌入海拉收購黨參。
“海拉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教育學習轉化為我們工作動力,進一步把海拉的黨參種植好,抓好‘一鎮一品’。”海拉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孔德亞介紹,2020年海拉種植的黨參在2萬畝左右,幫助脫貧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1年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實現黨參種植倍增,進一步擴大到各個村(社區),種植面積爭取擴大到3萬畝左右。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貴州日報)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