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委員:
你在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加快我市道地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第0272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搞好統籌協調,進一步優化道地中藥材產業布局規劃
2021年我市中草藥材種植面積達56.03萬畝,較2020年增長1.85%;產量達到17.51萬噸,較2020年增長1.25%;產值31.21億元,較2020年增長3.98%。全市種植面積較大的有麥冬、大黃、黃連、木香、重樓、桔梗、附子、天麻等,目前,已建成麥冬、天麻、附子等9個中藥材GAP基地,總面積達5.5萬畝。擁有“涪城麥冬”“平武天麻”“江油附子”“平武厚樸”“梓潼桔梗”“江油百合”6個地理標志產品。
產業發展規劃是推進產業革命的基礎,結合我市中藥材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優勢,著眼中醫藥全產業鏈,將中藥材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精心謀劃中藥材產業發展路徑,優化產業布局,做好道地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規劃布局。市委、市政府2017年出臺的《綿陽市現代農業六大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和《綿陽市現代農業十大主導產品行動方案(2017-2020年)》將中藥材產業列入現代農業六大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并將優質麥冬和優質天麻列入綿陽市現代農業十大主導產品,重點在“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下功夫,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涪城區、三臺縣等沿涪江地區主要布局麥冬,江油市主要布局附子,安州區主要布局黃連、重樓,平武縣主要布局天麻、厚樸。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全產業鏈布局,落實《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避免盲目引種、無序擴種,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產量穩定的道地藥材生產格局,使道地中藥材往優勢區集聚,并積極做好二三產業配套融合。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優道地藥材品質
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藥材消費呈穩步增長態勢。“十四五”期間,穩定種植面積,提升藥材質量,提高安全水平,有助于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三臺縣有著“中國麥冬之鄉”的美稱,2021年全域大田種植面積達6萬畝以上,以烘干塊根計麥冬產量達到1.69萬噸,占比在全國七成以上,是當初無愧的麥冬大縣。“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搶抓機遇,努力對上多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好綿陽市農科院和在綿科研院所以及醫藥公司的作用,加大研發投入。在加快品種選育,強化野生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野生藥材馴化和人工繁育,提純復壯并推廣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品種上取得新的進展。在工業流程上,改進加工處理工藝,升級清選、烘干、切片、包裝等設備,向精深加工發力,炮制半成品、打造健康飲品,延伸產業鏈條,持續做優我市道地中藥材品質。
三、運用數字技術,建設全市中藥材溯源體系
根據《綿陽市現代農業重點產業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我市按照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以三臺縣、平武縣、江油市、安州區、北川縣、梓潼縣的102個重點鄉鎮為核心區,著力構建一批中藥材規模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強大、穩定、特色、生態的中藥材發展新格局。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中藥材種植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杜絕劇毒、高毒農藥用于中藥材種植,促進中藥材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建標”原則,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完善中藥材產業標準體系及技術規程,逐步提高標準化意識和標準化生產水平。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違禁農業投入品銷售使用。中藥材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是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的重要抓手,是治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問題的有效舉措,是及時召回產品、追究責任主體的重要工具。追溯標準先行,工作規范明確,我們將盡快按照中藥材追溯信息采集傳輸、追溯碼標識等管理規范和國家標準,分類分步實施,重點品種先行,以種植環節為重點,推行藥材品種、投入品使用、銷售情況等臺賬管理制度,結合信息技術、大數據推動規模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率先建立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
四、強化保障措施,加大金融和保險政策支持
(一)保險支持。一是將中藥材種植納入特色農業保險范圍,以財政補貼方式引導中藥材價格指數保險,逐步降低藥農種植和市場環節風險成本,確保藥農保底收益和種植積極性;二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貸款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等業務;三是對中藥材設施農業、農機具等保險保費予以財政補貼。
(二)以獎代補。財政產業化扶持資金重點用于中藥材產業項目的引進及實施、基地配套設施建設、重大科技創新攻關獎勵、重點技術推廣及服務、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品牌創建、專業人才引進及技術培訓等環節的扶持。
(三)配套政策。一是利用綿陽科技城建設相關政策優勢,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發展前景的中藥材企業;二是針對中藥材精深加工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實施“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等政策全力支持保障;三是對場地提供、住房保障、安家落戶、稅收返還、水電優惠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持。
(四)整合項目。依托現代農業重點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省級現代農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中藥材標準園創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創建、特色小鎮建設、現代農業推進工程等項目的整合實施,大力推動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
五、推動產業融合,構建道地藥材特色產業園
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發揮中藥材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在觀賞、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優勢,推進建設了江油市大康百年好合愛情谷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區和戰旗中醫藥文化產業園,藥旅相互促進,延伸和提高中藥材產業發展產業鏈、價值鏈。平武天麻、黃柏、厚樸、杜仲、豬苓、吳茱萸、合歡皮、川木通、白及、羌活等10個品種進入同仁堂。
繼續不斷延伸產業鏈。鼓勵中藥材加工企業引進先進設備,改進加工工藝,在規范化生產中藥飲片、中成藥等傳統產品外,積極開展中藥材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延伸性產品的研發應用和市場推廣;繼續積極推進藥食同源。加快麥冬產業研究院建設,推動麥冬進入藥食同源目錄,爭取國省級麥冬產業融合示范園創建,大力發展麥冬飲品、食品等大健康產品,力爭建成國內最大的麥冬種植基地、交易集散地、科研和精深加工聚集地;繼續發展農旅健康產業。結合中藥材基地生態資源,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形成產業觀光和生態康養新業態。
一是培育壯大中藥材生產經營主體。采取壯大一批、發展一批、引進一批等方式,努力發展產加銷一體化的中藥材產業龍頭企業。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構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民群眾的利益聯接機制,明確脫貧戶、農戶在中藥材產業鏈、利益鏈中的權益,讓企業有賺頭,讓農民有盼頭。加強對專業大戶、經紀人的引導支持力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中藥材生產經營活動,激發干事創業活力。二是提升中藥材加工能力。鼓勵中藥企業在產地建設初加工基地,加強干燥、分級等設施建設,實現標準化初加工。扶持中藥材深加工企業及中藥飲片生產企業,促進傳統加工向現代化加工的轉變。支持企業創新加工技術和產品類型,增強標準化加工能力,提升加工增值水平。三是加強中藥材產銷銜接。培育中藥材產地交易市場,支持場壩中藥材交易市場的規范化、市場化發展。著力推進中藥材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中藥材銷售網絡,加快“互聯網+”與中藥材產業深度融合,拓展中藥材銷售渠道和市場。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堅持按照“品種道地化、種植規范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發揮資源優勢、優化區域布局,助推全市中藥產業持續健康向上發展。
綿陽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5月20日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綿陽市農業農村局)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