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我州把枸杞產業作為農牧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走出了一條兼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農業發展之路。
綠色發展扎實推進。制定地方標準,有機枸杞認證面積0.8667萬公頃,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區,正在打造全國富硒有機枸杞基地。獲批建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海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枸杞產品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產業融合步伐加快。研究出臺《海西州促進枸杞產業發展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從產業規劃、產地保護、市場營銷等方面激發活力,加快建設特色突出、功能齊全、運轉規范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引進27家精深加工企業,建成900余條生產線,上百種枸杞產品進入市場。建成大漠紅工業旅游景區、生態農業風情小鎮,產業融合成效初顯。
創新支撐不斷強化。成立柴達木枸杞研究院、有機枸杞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培育省級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企業11家,引進杰出人才、領軍人才21人。加快基礎研究和成果推廣,選育推廣柴杞1、2、3號優良品種,種質資源圃建設有序推進。開展循環產業、生物肥料等關鍵技術攻關,獲得省州科研成果67項。
品牌價值持續提升。柴達木枸杞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建立柴達木枸杞價格指數發布機制。2019年在全國區域品牌榜排第38名,品牌價值88億元,柴達木枸杞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綜合效益日益顯現。搭建“牛杞來”特色農牧業信息管理平臺,建立柴達木枸杞交易市場,銷售體系不斷健全。通過土地流轉、保底分紅、折股量化等方式,帶動3.2萬戶農牧民參與企業、合作社生產經營,每年吸引省內外10萬余人從事枸杞采摘、生產經營等活動,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健全。同時,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等作用也得到發揮。
據了解,2020年,全州枸杞種植面積3.334萬公頃,預計干果產量8.88萬噸,產值28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現有枸杞企業94家、合作社69家、農戶8012戶,帶動農牧民年人均增收0.79萬元,有力支撐了我州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大宗商品公式定價原理】
生意社基準價是基于價格大數據與生意社價格模型產生的交易指導價,又稱生意社價格。可用于確定以下兩種需求的交易結算價:(文章來源:青海新聞網)
把握現貨走勢,就用生意社現貨通!
1.五檔位置法
2.k柱圖法
3.均線穿越法
4.超級分析師(PriceSeek)
關注基差變化,把握投資機會!
1.現貨價格走勢
2.期貨價格走勢
3.基差價格走勢
買賣周期股,就用生意社股票通!
1.商品價格影響企業利潤
2.500+個商品價格漲跌幅度
3.1000+只周期股